央企研发强度提高至2.55%意味着什么

日前,从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获悉,2020年,我国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

那么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什么?它的增加对于中央企业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何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研发投入占经济规模比例常被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那么,何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它是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也就是说这个指标的分母是GDP

研发经费(R&D经费)又是指什么呢?(注: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发展”或“研究与试验性发展”)

研发经费(R&D经费)通常指的是从事科研与试验发展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R&D是潜在新服务或新产品的第一个发展阶段,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可以说R&D是一个科技企业的灵魂所在。

R&D经费——是一个听上去仍然有点陌生的名词,它的公众知名度远远不如GDP、财政收入资金总量,但在未来,这个指标可能会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R&D经费为何如此重要?R&D经费的实施可能创造出新产品、新市场、新技术。毕竟创新仅靠情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砸钱,这就体现为R&D经费(研发投入)。

有研发投入不一定就有创新成果,但没有这个投入是一定没有创新成果的,足见R&D经费的重要性。

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国的RD水平体现着一国的政治经济实力,一个企业的RD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国际上的著名企业都把RD视为企业的生命,无不投巨资于RD

据资料显示,一般工业公司的典型研发投入约为营业收入的3.5%,这项比例被称为“研发强度”。高科技公司的研发强度通常都大于3.5%,如一家计算机制造商,研发强度可达到7%。芯片巨头高通研发强度高达24.5%,华为研发强度达15.3%

医疗技术领域的顶级公司通常将其销售额的6%至12%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全球知名制药公司默克的研发强度为14.1%,诺华为15.1%,辉瑞在2017年投入了77亿美元用于研究新药。以肉毒杆菌毒素制造闻名的生物科技公司Allergan则以43.4%的超高强度研发投入而声名鹊起。

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居全球第二

在中国,R&D经费的投入情况又是如何呢?

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2143.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1万元,比上年增加1.2万元。

从国际上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虽然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2.40%的平均水平还有距离,与韩国(4.32%)、日本(3.5%)、美国(2.84%)、德国(2.84%)等科技强国相比尚显不足,但已经超过欧盟152.08%的平均水平。在“十四五规划”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和工业界还在不断加大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方面的投入,R&DGDP比重也将继续攀升。

2.55%,意味着什么

就中央企业来说,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55%,远超社会大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约1.5%左右),总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1/3,充分体现了央企重视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某研究院副研究员金爱民对《企业观察报》表示,中央企业很多属于基础性、民生性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升,显示我国央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攻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了央企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支撑性、引导性、骨干性作用。

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的背后是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不断的显现,国药集团率先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提出恢复期的血浆疗法,并研发出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在国内率先附条件上市;“天问一号”逐梦而行;嫦娥五号奔月取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大关;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雪龙2号首航南极;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的研发平台还在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央企共拥有国内研发机构4153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人才队伍方面,中央企业的研发人员有97.6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229人。2019年,中央企业系统新当选的院士有18人。

但是,金爱民提出,相对于全球领军的科技企业,央企特别是科技型央企的研发投入强度仍然有待提升。例如华为2019年投入1317亿元,投入强度(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5.3%;三星、苹果、谷歌、微软等科技公司投入强度都在6-15%之间。

央企研发投入哪家强

2020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平均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在1.61%,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值水平;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比重为39.08%,比上年500强提高了2.47个百分点。

据了解,2019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超过200亿元的企业有2家,超过100亿元的有8家,主要集中于央企国企。研发投入金额较高的行业主要有通讯、汽车、医疗、钢铁、互联网、建筑和能源。中国建筑以218.7亿元的研发投入总额位列榜首,中国石油和中国铁建分别以214.1亿元和165.3亿元的研发投入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建筑行业的老大哥中国建筑集团是科研创新的领军者,“十三五”以来,中国建筑集团先后共承担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37个课题、参与46个课题的研发,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近1.9亿元。截至2018年底,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1项,其中一等奖4项,发明奖8项;获得国家级工法244项,省部级工法3592项;詹天佑奖7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02项;获专利授权16023项,其中发明专利1810项。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近7000人、博士近200人。仅技术中心本部即拥有高级研发人员共200人,其中,行业内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40名,拥有博士学位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45名。其“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中国建筑千米级摩天大楼建造技术研究”等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彰显了中国建筑在房建领域的领先地位;“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项目”也曾创造十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位列研发投入榜第二位的中国石油在“十三五”期间科技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在1%左右,并获得了国资委授予的 “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7项。专利方面,“十三五”期间累计申请专利3.458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分别比“十二五”提高10.6个和15.1个百分点。

美国《财富》杂志最新的榜单显示,中国拥有的世界500强数量已超过美国,但从研发投入看,前30名企业里只有华为和阿里两家中国企业,而美国企业有15家、德国有6家。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某产品总监马传荣接受《企业观察报》时指出,研发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所以研发经费的投入持续增加或者大幅度增加,会对我国的产品质量和先进性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企业的投入和国外企业(比如美国)的研发投入差距巨大,不论是总金额,还是产值(利润)的占比,几乎只有美国的1/10左右,所以研发持续投入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必须走的良性循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