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 “水”塑文旅魂

贺州学院是广西较早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院校,2002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学生,2009年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至今已有12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旅游管理专业先后获得广西一流专业、广西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培育专业、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广西优势特色专业、国家3A级景区等教研平台。2017年学校成立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旅游类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学院尤其注重特色建设,提出了“三水合一”的教学品牌战略:一是海纳百川的学院融合精神;二是水滴石穿的教师教研文化;三是上善若水的学风学生品质。

旅游类学科具备了人文性、综合性与服务性的特点,一方面要求教与学的关系中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服务精神、情感、气质的培养,发挥出“水文化”的教育价值。在当今个性、多元的旅游服务市场中,促进 “水文化”在高校旅游类专业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在增强高校学生对学科性质的认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就业观、服务观,培养其有效的道德品质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

随着“全域旅游”、“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政策、战略的发展,“互联网+”以及后疫情背景下的我国旅游产业在出现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为我国高校旅游类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旅游类专业作为与实践接触最为密切的专业,它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结合 “水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以“水”育人的实践。

1.弘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科精神

一方面以学科的内部发展为核心,促进与校内多学科的交叉联合,对旅游人才队伍进行综合培养,鼓励他们进入企事业单位顶岗学校,不断完善学缘结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部力量对高校学科建设的积极影响作用,常与兄弟院校、旅游企业景区等进行深度交流,并不定期邀请酒店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讲学,弥补自身学科建设的不足。

2.坚定“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核心理念

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着眼于贺州“世界首个全域长寿市”的地方实际,长期坚持以康养产业为重要学科方向,在地方历史文化、饮食特色、民族民俗、山水观光、农业生态等领域中找到学科的立足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人才需求,服务贵广高铁旅游经济带,“珠西江经济带”辐射“珠三角区”和粤港澳大湾区。

3.培养“上善若水,刚柔并济”的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团结合作、融洽和谐的氛围。在专业内建立导师负责制,由导师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毕业论文撰写乃至毕业就业后进行联系,带领学生深入行业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主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4.塑造“水滴石穿,亲躬溯源”的科研品质

学院充分发挥水文化的引导力量,鼓励专业教师形成久久为功、水滴石穿、脚踏实地的科研品质。通过定期的专业内“水文化”学习交流,制定相关科研规划。支持专任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发扬水汇聚团结的精神,集中力量通力协作形成科研团队。

5.磨炼“热烈奔腾,勇往直前”的学习风气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水文化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科的热情,拼搏奋斗,积极参与饭店服务、导游服务技能比赛和“互联网+”、全国创新创业赛事等,将水的热情奔腾、勇往无前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接。生活上,充分发挥社团力量,开展水文化主题集体活动和团会,促进学生相互激励和支持。营造浓厚的知水、爱水、懂水、乐水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