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CPI同比上涨2.7%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连续第二个月反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7月份,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董莉娟表示,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今年1-7月同比涨幅达到了101.4%。
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上涨4.0%;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3.2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和2.7%;暑期出游增多,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9%和1.7%;夏装折扣力度加大,服装价格下降0.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供给仍然偏紧。鲜菜价格、鸡蛋价格上涨分别是因为不利天气影响、蛋鸡存栏减少导致夏季产蛋率有所下降。
今年汛期,我国长江流域降雨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多,南方多地发生洪涝灾害。汛情对部分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造成影响,使供给受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年度CPI涨幅设定的调控目标是“3.5%左右”。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在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翘尾因素将明显减弱,预计CPI涨幅与上半年相比将会趋缓,全年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预期调控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7月份全国PPI环比上涨0.4%,连续第二个月上涨;同比降幅为2.4%,比6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延续了近一段时间PPI修复趋势。
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同时国内期货市场玻璃、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早前外界就预估7月CPI价格将会继续反弹。
业内人士预计,下半年的PPI有望进一步上行,并对企业经营好转产生正面贡献。不过,PPI持续上涨也可能带动商品涨价向部分化工品和农产品扩散。也就是说,大宗商品涨价或带来通胀预期。而且,大宗商品涨价能否顺利向实体经济传导也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