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由多方定义

熟悉价值定义的职场人知道,价值不是由给予方,而是由接收方定义的。 我视如珍宝,你弃如敝履,他甘之如饴,她苦不堪言。 

用同样的逻辑来定义职场成功,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我们小时候,成功是由分数和排名来定义的;长大了,在考大学这件事上成不成功主要看高考成绩以及录取学校、专业;进入职场后,说起成功,大多数人的直观反应是用收入和职位来衡量。 

这些外部世界用来衡量成功的标尺,让人从小到大一直承受着压力。 

其实,职场成功是道多项选择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不少女生有公主王子梦,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并将“嫁得好”视为一种成功。 

还记得著名的《新概念英语 3:培养技能》第 4 课吗?艾尔弗雷德·布洛格斯(Alfred Bloggs)找了个蓝领的职位,心里颇为自卑。他每天早上西装革履地跟老婆吻别,到了公司才换上工装。后来他跳槽成功,找了个普通白领的职位,虽然收入降低了,但他从此心情舒畅。在他眼里,较高的社会地位代表着成功。 

每次春节回家,事业有成的女性高管 A 的父亲谈到她和她弟弟时都会说:“你工作努力,收入很高,当然很成功。你弟弟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搞研发,为国家出力,虽然工资比你低,但我觉得他的职业很崇高,他也很成功。”在长辈眼里,得到社会尊敬和获得高收入都是成功的标志。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职场成功的定义同样是多元的。 

如果有人把财富作为职场成功的唯一评判标准,那此人一定很痛苦。 

马云曾说“后悔创立阿里巴巴”,因为阿里巴巴,他没能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现在他功成身退,卸掉了身上诸多职务,只保留了“马老师”的头衔。人们可以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他这番话里自有真性情。他希望自己不仅仅作为中国首富被铭记,还能作为教育家做出流芳百世的贡献。 

马老师是个例,但不是唯一的例子。在我们周围,不把收入、头衔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的人多得是。 

有人说,这会不会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啊! 

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塞伯特(Seibert)和克莱默(Kraimer)根据社会调查的结果,把职业成功界定为“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累积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与工作有关的成就”。 

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奈杰尔·尼克尔森(Nigel Nicholson)将职场成功划分为 6 个维度,即物质成功(财富、财产、收入)、地位与头衔、知识与技能、健康与幸福、友谊与社交网络、社会声誉与尊敬威望。

从这6个维度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单一维度的成功不会永远带给人圆满和丰盈的成功感受。饱食终日者无聊,四处奔忙者劳累,人生就是在两种状态中来回转换。 

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会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会跟着改变。 

界定职场成功的角度直接影响职场人的每日感受。 职业成功除了体现在财产和收入外,还体现在地位、知识、社交网络、自我实现等方面,人活一世,这些都不可复制。所以,获取高收入是职场人的成功标准之一,但绝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 

第二,成功是由多方定义的,它既由你自己定义,也由他人定义。 

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14 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但丁有两个志向: 第一,成为伟大的诗人;第二,实现政治抱负。他实现了第一点,但没有实现第二点。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酒当歌,写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句。 

在后世看来,但丁是一名伟大的、成功的诗人,但在同时代人眼中,他是壮志未酬的政治家和爱人早逝的伤心失恋者。同样,在后世看来,李白是天下无双的“诗仙”,但在当时的朝廷权贵眼中,他是个不得志的官场边缘人。以地位和官位这两个传统的标准来定义但丁和李白的职场生涯,都会得到让人沮丧的答案。 

职业成功环里,成功的外在表现如财富、收入、地位与头衔、社会声誉等都是相对的,都是通过比较来定位的:你是总经理,人家是市值过亿的企业的创始人;你年薪 50 万元,人家年薪 500 万元……既然是比较,就免不了要承受比较带来的失落。 

外在成功是职场成功的重要标志,这点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职场成功还应包含内在成功。 

内在成功包括知识、技能、友谊、健康、幸福等。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东西都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甚至连日照时间也会影响人们的心情。焦虑、压力等情绪如同小偷,会偷走我们的幸福感。 

成功也存在 VUCA 的特点。VUCA 这个词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用以形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世界地缘政治和商业格局。 

我们如果可以在 VUCA 的世界里玩转职场,创造充满乐趣和意义的职场人生,岂不是一件美事。 

也许正是看到职业生涯理论的变化,有学者提出了“易变职业生涯”和“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前者的英文是 protean career-orientation,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院霍尔教授 a  1976 年首次提出,它指的是人一生会变换各种不同的职业以实现人生理想。后者的英文是 boundaryless career-orientation,指的是在同一家企业里,员工依赖正式培训、晋升来实现自我提升。易变职业生涯的外延更为宽广,它涵盖了职场人的整个职业生涯,而无边界职业生涯则专指员工在特定企业内部跨职能、跨部门的职业发展。 

世界上本没有职业,做的人多了,自然形成了一个职业;做得久了,自然形成了有一定规律的职业通道,这是本书探索的重点。

 (《职业通道:人生规划与事业进阶指南》作者:吴静;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