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啃下硬骨头 当好顶梁柱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来,国资国企系统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点面结合系统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是系统工程。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此后,以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正式形成。


试点先行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方法。围绕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一系列改革专项工程梯次展开,协同高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地,改革成效不断显现。相关试点为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力推动了各项成熟改革举措在国有企业全面铺开。


攻坚克难实现突破


深化改革就要奔着问题去,敢于涉险滩,勇啃硬骨头。通过动真碰硬,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一批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企业活力显著增强。


推进公司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成为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真正市场主体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于2017年完成公司制改革,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约96%也完成了改革任务。今年底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将全面完成。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70%。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微观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的同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不断增强。


“十三五”时期,国资委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央企数量从“十二五”末的106家调整到百户以下。以重组整合为契机,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等全面整合融合。


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央企瘦身健体,加快创新发展。2041户“僵尸”特困企业已基本完成治理任务,安置富余人员约80万人;央企累计减少法人超过1.5万户,管理层级全部压缩至5级以内。同时,“十三五”期间央企研发投入累计3.4万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国产航母、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


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质量效益提升。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020年底资产总额达到218.3万亿元,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59.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是12.7%、7.4%、10.7%。随着实力增强,国企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更好发挥功能作用,充分展现了报国为民的担当。


面向新发展阶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紧锣密鼓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改革创新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