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应用
内容摘要:习近平在长期主政实践中逐步形成整体观,即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把问题放在更大的系统中,从更高层次的整体上来把握和处理问题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从插队梁家河的初步摸索、主政地方的总结提升到入主中央的世界应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观形成的大致脉络。这一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善于把控事物发展趋势,是战略层次上的大局观,在实践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观、大局观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辩证特征及其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8BS10);重庆市教委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团队,渝教宣发[2018]3号文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把问题放在更大的系统中,从更高层次的整体上来把握和处理问题,这样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观。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观的形成过程
1.插队梁家河期间的初步摸索
1969年-1975年,习近平同志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劳动。为了让社员吃饱肚子,习近平同志一方面设法增加土地种植面积,在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开垦出大片农田;另一方面在保证休息的前提下增加社员的劳动投入时间,派专人做饭送过来,在队里创办代销店、铁业社、缝纫社、磨坊等,用几个人的时间换取众多社员的时间投入劳动。为了改善社员的生活,习近平同志到四川聘请技术员来为社员建起沼气池,为全体社员解决燃料和照明问题。这是习近平同志把梁家河放在更宽广的视野中考察、初步尝试用整体观的智慧造福于梁家河的结果。
2.主政地方期间的总结提升
从1982年-2007年,习近平同志分别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任职。在主政地方期间,习近平同志把他的整体观充分展示出来,运用于发展地方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同志要求县乡干部要讲战略、有气魄,看问题要有大局观、整体观。这让很多人甚至来采访的记者都耳目一新。“一定要树立‘不抓农业不稳,不抓工业不富,不抓商业不活’的指导思想,站在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上总揽全局,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全面发展,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搞经济,搞大农业,都需要多一些战略眼光,从时间上看得远一些,从空间上看得宽一些。”就是说,搞农业不要把眼光局限于农业,而应看到与农业相关的所有领域,把农业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来思考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
3.入主中央的世界应用
从2007年开始,习近平同志调入中央工作,其整体观的高度不断得到提升,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习近平同志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成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此时,他的整体观已经着眼于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了。习主席放眼世界看中国,立足中国看世界。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同志不仅有着世界情怀,还把这种情怀上升到战略高度,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用整体观看待世界性问题,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许。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观的价值意蕴
1.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恩格斯说:“物质在其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这些规律在一定的阶段上……必然在有机体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只要认识到这些规律并且按照这些规律去办事就能获得成功。
整体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习近平提出“弱鸟先飞”、使“高产穷县”转化为“高产富县”、既要GDP,又要绿色GDP、“潜绩”与“显绩”、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等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生动体现,也体现了他对整体观的娴熟运用。孙伯鍨先生说:“唯物辩证法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这一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同志始终在运用这一武器,为实践服务。
2.善于把控事物发展趋势
如何看待和处理事物?从该事物中跳出来,把目光放到更高更远的地方,看到所有与该事物相关的各种事物,认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这些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适应、主动把控、努力促进事物的发展,迎接新事物的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既要经济发展好,又要生态环境好。这就是全局观,不仅仅追求GDP,还要追求各项事业的整体发展。现在来看浙江的发展,经济社会好,生态环境也好。
3.战略层次的大局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观就是一种大局观,把一事物放在更大的整体中加以观察和思考,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谋划全局,就是要把中央要求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全局高度谋划地方发展,研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提出念好“人才经”。“蠡县有个单位以月工资300元的高薪聘请技术人员传授技术,猛一看有些不合算,长远来看,花点钱把技术买下了,这是无价之宝。在人才技术方面花点钱还是值得的。”(1983年)只有人才才是长远的战略投资,看到这一点的人才是具有大局观和整体观的战略家。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观的实践应用
1.正面应用:脱贫
习近平同志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想法,早在梁家河插队时期就已经产生了。1982年,他主动要求去农村基层工作,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
习近平同志认为:“从单一的种植业的小农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大农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一个突破性的战略转变。”“其经济效益将以成倍、成十倍的幅度增长。”“在宏观战略指导下研究自己的微观战略,在全局发展战略基础上研究局部的发展战略。”可以说,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整体观认识上的第一次自觉总结。他在后来的工作应用中也就更加娴熟了。比如:发展大农业、跳出“三农”抓“三农”、“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三化”带“三农”等。
2.反面应用:英国脱欧、美国退群
整体观的反面应用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英国脱欧、美国退群。
英国脱欧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人只打自己的小算盘,认为英国基本不参与欧洲事务,反而要承担欧洲的义务(难民、债务等),出钱(每年80亿英镑)又出力却得不到多少好处。两次世界大战都首先在欧洲爆发,欧洲生活在大国的夹缝之中,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欧洲有远见的政治家致力于把欧洲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欧洲联盟,一致对外。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52%的投票者选择脱欧,英国随后启动脱欧谈判,脱欧已成定局。又想要好处又不想承担义务,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
和英国脱欧如出一辙,美国退群也是利己主义在作怪。2017年以来,美国退群恍如走马灯:退出TPP、《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协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万国邮政联盟,暂停《中导条约》等,还威胁要退出美韩自贸协定、北美自贸协定、世贸组织。而这些国际组织都是二战后美国亲手主导成立的,当年的设立者如今变成了破坏者。特朗普打出的旗号是“美国优先”,这更是只顾自身而不顾世界、只顾个体而不顾整体的、明目张胆的利己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观正好相反,其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博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