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企业做成一首诗

“企业可以做成一首诗”是笔者前些年在韩国科技部的一次论坛上演讲的题目。“企业成诗”就像一个人不一定长寿,也不一定有很大的作为,但是他快乐而优雅地度过了一生。或者,就像一个国家,不一定多么强大,也不一定有实力领先,但它的民众可以获得极高的幸福指数。


联合国曾发布“全球幸福指数”评价标准,包括九大领域:教育、健康、环境、管理、时间、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社区活力、内心幸福感、生活水平。


同样,“企业成诗”也有评价标准,笔者概括为7个同音字:市(定位)、势(归核)、事(流程)、释(岗位)、师(培训)、饰(持续改善)、世(文化)。


一、做市(定位)


“市”就是市场战略、产业目标,是产品或服务方向,是客户与用户定位。


市场定位的原则就是聚焦。无论企业实力有多强,市场都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一定存在细分市场的聚焦。对于产品定位,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理解非常深刻。微信的定位写在开始页面 ——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张小龙指出:“功能是做需求,定位是做心理诉求,是更底层的心理供给。我们要冒出一个想法来太容易了,但我们要知道它是否正确就太难了。”产品设计关乎企业命运,很多企业却率尔而对,灵机一动就认为有把握克敌制胜。


二、做势(归核)


但凡成功企业,总是在某些方面有特定优势,或者说总有一些“绝招”。这种优势可能在产品设计上,也有可能在服务的细致程度上,或者在全员积极性的调动上。当然,不在某一个方面突出,而是整个系统形成的超强合力,也是一种势。


企业一旦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或者说努力蓄势,就必须坚定信念,培养核心能力,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有些企业的优势是核心团队。网络流传的《一位浙商的22条规矩》是来自一线的真知灼见。其中有一条针对“亲密战友”提出了5条标准,值得借鉴:


一是他和你一定要在一个战壕里一起战斗过至少一年;


二是在你没有负他的前提下,他对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负责任;


三是他必须是个实在干事的人;


四是他考虑得更多的是你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并且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五是关键时刻他没有出卖你,即使是在他能获得比合作利益还大的情况下。有一支铁军般的核心团队,企业的势能将更加持久。


三、做事(流程)


成功的企业当然要把事做得“漂亮”,把事情做好的基础条件是IE设计、流程打造和程序细化。以前,管理者很少研究怎么做事,很多人讲到管理只谈怎么做人、怎么带队伍,流程、程序往往被忽略。


在企业中,如何做事仅靠零星的倡导是不够的。企业要把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全面梳理成不同级别的流程,给操作者以明确的指导。流程细化到岗位即“末梢流程”(又称之为“程序”)一般以SOP文件的方式来表达,细化每一件具体事情的操作步骤及标准。


当然,笔者并不赞成把所有的操作细节都程式化,或者说对程序标准的要求提高到病态的程度。虽然罗素曾说,“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但企业超越标准进行生产和服务时是有成本考量的,不能为了少数人在细微差异上得到乐趣和满足,让所有从事该项工作的人浪费大量创造价值的时间。


四、做释(岗位)


工作分解之后,就需要把流程、程序中的每一个具体操作落实到岗位中,要向操作人员解释清楚怎么才能把事情做到位。企业管理的设计就是从客户需求到产品、再到制造活动的流程,然后通过程序分解到具体岗位。如果说IE工程师十分稀缺,那么人力资源师就有些过剩了,所以,岗位设计说明、工作描述说明、SOP手册遍地都是。


五、做师(培训)


“做师”显然是说培训。做好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笔者在日本考察时得知,多数日本企业很少把新进的大学毕业生看成人才。一般都是先归零,然后根据企业需要从头培训,让他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能够满足岗位的需要。可见其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六、做饰(持续改善)


借用这个“饰”来说持续改善。企业的市场和产品定位已经明确,流程和岗位设计也比较成熟,组织就会按部就班地像车间设备一样持续运转,再求新求变并不容易。如果要让全员保持持续改善的热情,企业就需要在激励措施上多下功夫。


七、做世(文化)


这个“世”解释为世风、文化。文化是一个比较“虚”的话题,不容易说清楚,但“企业做成一首诗”往往就反映在文化上。


松下幸之助说:“去到一个企业,从接待人员、办公室职员、车间工人的工作神态、情绪和秩序,就可以捕捉到一种精神、一种气氛、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这就是公司文化。文化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从哲学、精神、战略、追求、管理方式、企业形象以及员工风貌、管理风格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并沉淀下来的。千万不要把文化当成花架子,文化需要提炼,但绝对无需制造,更不在于“装修”。糊弄人的文化最终不可能把企业做成一首诗。


要把企业做成一首诗,这7个“shi”必须是一个整体。企业的各个子系统不能是乐器的独奏,一定是交响乐队奏出的和谐乐章。


(本文转自《企业管理杂志》,作者为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由于篇幅所限,在保留文章原意基础上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