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511%

8月24日,中国铝业发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业绩显示,上半年资产收益水平显著提高,经营现金流达到95.22 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加,营业收入12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5亿元,同比增长8511%;研发投入6.59 亿元,同比增长77.06%,主要是对高端铝合金、多品种氧化铝及生产工艺改进等研发投入增加。


中国铝业上半年业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了“十四五”良好的开局,更坚定了中国铝业建设世界一流铝业公司的信心决心。在市场前景良好的背景下,中国铝业通过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深化结构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化管理提升优化产品结构


全要素对标提升管理水平是中国铝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据内部人士介绍,今年以来,中国铝业以提升价值创造为统领,进一步深化对标管理,采取“一对一”督导企业细化落实全要素对标方案,逐月进行盈利和现金流分析,开展企业月度对标情况和竞争力排名,管理降本成效显著。制定了《生产运行管理办法》等 9 项基础管理制度,总结推广了电解铝“五标一控”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生产管理基础;积极主动开展管理改革试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继续强化生产指挥调度,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针对性,氧化铝、电解铝、碳素综合产能利用率同比分别提高 2.3、5.5、12.4 个百分点。持续开展“对标一流”“品质增效”“质量保障”“卓越数据中心建设”及“品牌塑造”等五个质量专项行动,使各项产品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铝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稳步提升市场经营能力。实行以销定产,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周转,不断提升营运性现金创造能力;中铝国贸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拓外部市场,氧化铝、电解铝、精细氧化铝市场占有率同比均有所提升;中铝物资推进采购数字化转型,上线“铝约益采”互联网采购平台,引入“双赛马”机制,提高了集采率;中铝物流实行刚性降本,推行公路物流无车承运模式,建立吨产品物流成本考核体系,不断降低物流费用。加强内部专业化整合,组建贸易、物流、物资三大经营平台,对内服务降本、对外创收增效,行业影响力、控制力持续增强。


强化投资管控优化经营机制


中国铝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瞄准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投资理念,强化投资管控,建设最具竞争力的行业标杆项目,确保赢在起跑线上;强化财务价值创造和市值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财务费用,确保资金链安全可靠。通过深入开展投资领域全要素对标,投资管控能力更加优化,呈现了诸如广西华昇氧化铝项目劳动生产率达到行业最好水平的良好态势。随着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达产达标达效,市场竞争力凸显,中国铝业铝土矿产量同比增长34.9%,成为公司氧化铝稳定生产、降本增效的“压舱石”。上半年,公司新建项目投资效益快速显现,广西华昇氧化铝一期、山西中润电解铝等新建项目不仅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带动了中国铝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坚持价值导向,强化业绩考核,制定了“1+10”业绩考核方案,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改革活力持续迸发。以“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管理”为导向,发挥专业化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功能定位,优化、调整机构设置,精简人员,强化资产经营能力和专业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用工机制,优化员工配置,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坚持以“成本为核心、利润为主导”的考核导向,完善工资总额挂钩办法,形成与效益增长联动的人工成本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开展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公司持续清理业务外包,承包商数量、外包合同发生量均出现较大幅度减少。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作为我国铝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铝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引领行业绿色发展。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突出基层创新,鼓励进入“科改示范行动”、区域性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的企业争当改革标兵,创出更多改革范式。依托郑州研究院北京分院区位优势,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实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积极开展节能和电解危废处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确定了“双碳”、危废处理、高纯材料等重点研发方向,启动了24项科技攻关项目;初步建成卓越技术中心,实现了企业生产数据可视化展示和监测;实现 5N 氧化铝产业化和新能源车用氢氧化铝进口替代,手机用铝材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现有卓越技术中心、智能工厂建设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和具体应用相结合,继续推进广西华昇等智能工厂样板企业和基础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系统化可复制的先进管理模型,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铝行业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是有色金属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中铝集团发布的《中铝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力争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降碳40%,持续发展低碳冶金技术,优化能源结构,率先在行业内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中国铝业高度重视自身生产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并从“理念降碳、生产降碳、管理降碳、科技降碳、生活降碳”五个方面入手,推广绿色办公,减少能源消耗;创造和积累碳资产,实现开源降碳;优化物资采购,从源头控制高能耗物资流入;优化物流配送,实现采销降碳等。所属中州铝业形成了“用能有责任、管理有标准、节能有措施”的系统化能源管理制度;广西分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回收利用的低温烟气余热相当于年节约标煤7800多吨;郑州研究院开发的无炭渣阳极技术,可减少100万吨产能电解铝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约4.2万吨。遵义铝业、包头铝业等5家公司累计推广FHEST技术50万吨产能,年度节电0.87亿度。此外,不断壮大的新能源产业,让被贴有高耗能产业标签的电解铝生产获得了“绿色认证”。青海分公司2020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38万吨,兰州铝业清洁能源占比89.59%。目前,中国铝业已有累计8座矿山获得国家绿色矿山认证。通过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调整能源结构和降碳技术,实现了向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中铝集团董事长姚林表示,中铝集团要积极发挥行业头部企业的表率示范作用,坚定生态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摸清本单位碳排放底数,通过自我加压,积极探索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路径,不断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