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杰明: 今后混改重点是转换机制 还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8月30日,为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指导国有企业把握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着力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专题推进会。
会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通报了截至7月末国企改革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广大国有企业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通过增资扩股、改制上市、并购投资、合资新设、产权流转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混改工作稳步推进,机制转换逐渐深入,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国有资本功能有效放大,党的建设明显加强。
翁杰明认为,今后的工作要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放到转机制上,重点在选好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放大和拓展国有资本功能、探索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集成运用市场化机制各项措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增强活力动力,提高效率和效益。
近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果已逐步显现。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例,自2014年被定位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通过引进匹配股东实施混改,与非国有股东形成了“价值认同、治理规范、利益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不到10年,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帮助中国建材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收入、利润双双增长10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净资产回报率连年超过1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连年超过110%,集团内部还形成多个实力雄厚的产业平台。一举让中国建材集团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在水泥、石膏板、玻璃纤维等行业产能位居世界第一。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建材集团把央企的规范治理、规模优势、技术实力与民企的灵活性、激励机制、企业家精神融合起来,形成独有的强大的“混合”优势,实现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开创了“国”“民”共进、共生多赢的局面。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数量占比已接近九成,以300亿元国有权益,吸引1000亿元社会资本,撬动4300亿元总资产,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显著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
同时,在混合所有制的内在激励推动下,中国建材集团逐步营造了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家精神发挥的良好生态环境,培育出南方水泥、中国巨石、中复神鹰、中复连众等一批管理优秀、业绩优异、竞争力突出的骨干企业,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出身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企业家。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主要是央企三级及以下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除历史形成的上海贝尔、华录集团、中国联通等个别企业外,央企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尚未铺开。
外间推测原因是由于央企集团资产规模大、区域跨度大、业务多元、债务和人员等内部结构复杂,以及管控模式固化等,同时可供选择的具备投资条件又能形成资源互补的民营投资机构有限,实际操作上确有困难。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央企集团层面的混改无需操之过急,集团总部完全可以借鉴下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先行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为后续改革铺路。
诚如翁杰明所说的,国资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梳理评估和效果评价,以便实施更加规范高效的治理型管控,从而提升混改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