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数字化转型急行军

1012日,“共创数字未来——2021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会上,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基地正式成立,17家企业签署创新使命责任书。至此,签署创新使命责任书的市属国企占比超过75%

在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面向“十四五”,上海市国资委(下称“市国资委”)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新目标,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当前上海国企创新转型的主战场。

根据计划,到2025年,上海将构建智能辨识、智能分析和智能预测的国资监管体系,上海国企数字经济比重较2020年将翻一番;80%以上国有企业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数据运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孵化培育5-10家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的数字经济新主体。

据介绍,2020年上海国企科技经费支出达到613.44亿元,同比增长6.45%,占全市企业研发总支出的58%

上海国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一企一策”探索创新试点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基因、业务架构、人才体系、企业文化等息息相关,尽管部分业务可参考已有的案例,但核心业务如研发和供应链,更多应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复杂度来因地制宜设计。

为此,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将聚焦生产制造、服务贸易、建筑建造、金融服务、功能保障等五大领域,以“一业一特、一企一策”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

近两年,上汽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据上汽集团旗下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凯介绍,目前上汽旗下以延锋为代表的数字工厂收获了生产效率提升30%、场地节约30%、经济效益提升30%的成果。

此外,上汽还在试点数字化管理,建设“能效管理平台”。该平台已覆盖上汽所属120余家企业;推出数字化产品,其自主研发的“斑马”车联网系统已搭载于多个主流车型;探索数字化服务,建设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已集聚超过3000万名用户,年触达用户数亿次;2020年初,又专门成立了零束软件分公司,加快提升“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近年来,上海全力推进交通领域5G建设,积极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2020年起,机场、地铁等交通枢纽5G室内建设步伐快速迈进。更多室外高速龙门架、高架龙门架、道路综合杆等市政设施也为5G开放更多站址资源,共同低成本、高效率、优质量地做好5G无线网络覆盖。

桥隧是上海市重要场景5G建设的最后一环。

上海城投集团、隧道股份作为隧道、大桥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力军,与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上海铁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桥隧5G建设,助力交通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交通设施的跨界融合和共建共享。

隧道股份承担了上海95%以上市管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任务,将协同上海城投集团,与国内四大通讯龙头企业携手,共同推进上海城市交通运维领域的5G系统建设,在今年年内为全市32个隧道(地道)及4个跨江大桥实现5G网络全覆盖。

上港集团也为推进港口场景的智能化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联接通道。

2021625日,上港集团联合华为首次将F5G技术应用在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是新一代智慧港口运营模式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此项目以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应用场景。洋山四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码头岸线长2350米,拥有7个集装箱深水泊位,目前已具备21台桥吊、108台轨道吊、125AGV的生产规模。

上港集团用F5G技术减轻了可视化网管60%的运维负担。基于F5G技术的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项目的建设,将岸桥与场桥远程操控从码头现场转移至临港新片区同盛物流园区以及市区商务楼,远程操作员可以在100多公里外多点对洋山岛上各种大型港机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从根本上避免了往返洋山甚至外地码头现场的长时间通勤,提高了员工工作便利性和生活幸福感。

金融企业率先转型

在传统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太保”)无疑是先行者之一。从2017年正式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至今,太保在应用产品、业务模式、计算能力、科研机制等多方面获得突破。

2020年,中国太保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通过设立太保金科、科技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数智研究院,成功构建集“应用—管理—研发”于一体的科研创新机制;与瑞金医院携手,共建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与保交所联手,在区块链应用上取得创新。

为积极探索新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中国太保与科技头部企业和高校展开了战略合作并建设科技合作生态圈。

据了解,中国太保与华为、阿里、东软、浪潮、联想、商汤、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保交所等头部科技企业和高校建立科技战略合作,建成“太保-交大AI联合实验室”“太保-复旦保险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及“太保-保交所保险金融区块链实验室”三个创新实验室。

此外,中国太保启动建设技术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和API中台四大中台,强化中台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输出等。建立科技生态圈合作模式,逐步推进数据中台与AI中台输出能力建设。

20214月,中国太保与临港集团牵头,并携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

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为临港集团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公司签发上海市第一张数字人民币保单,为临港新片区105地块滴水湖金融湾金融总部集聚区首批开工项目提供保险保障,率先形成“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滴水湖金融湾+试点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了通过数字人民币服务国家战略的首次创新实践落地。

聚焦新时期外贸外资企业在转型升级进程中对于跨境金融服务的新需求,浦发银行于20211013日发布了“i浦汇”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浦发银行将APIOCR、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汇”“兑”“融”等基础服务,“全球汇”跨境汇款、“自由兑”结售汇、“闪电融”国际贸易融资等3项基础服务实现线上化,以数字化服务满足外贸外资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需求。

据介绍,浦发银行跨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多个场景。比如,为中欧班列“长安号”提供的“资金监管+运费结算”的综合服务。中欧班列是我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重要路上物流通道,由于班列运输是先开票后收款,存在订舱企业不及时支付运费的风险,而且支付外币运费时审核发票、支付申请都较耗时耗力。浦发银行一方面通过资金监管与扣划的机制保障了中欧班列的运费资金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发票系统自动核验,实现了交易背景审核的全线上、自动化,提高了运费结算的效率。

铲除信息孤岛  打造产业集群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信息孤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往往使得不同机构、部门和业务线间的数据难以流通和兼容,最终导致局部和整体的治理脱节。

基于此,上海市属国企发布了“有数了”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云平台。同时,谋划建设交通、制造、商贸等多个行业数字赋能子平台,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深度创新应用。

作为上海商业零售“航母”,拥有近4000家线下门店的百联集团从2020年疫情开始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介绍,目前百联不仅创新性地打通了与拼多多、天猫等电商巨头的“壁垒”,同时全面强化其自有平台“i百联”的价值,通过“直播带货”“到家服务”“基地直采”等诸多数字化手段拥抱大数据时代。

智慧园区是城市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引擎驱动。

临港集团正通过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面推进集团业务数字化、园区建设数字化,引导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表示,临港集团集成旗下园区数字产业集聚、应用场景丰富和消费流量巨大等优势,吸引数字产业头部领军企业,并大力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优质企业。比如,发挥漕河泾等园区信息产业基础好、优质企业密度高、人才集聚的优势,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

据介绍,目前临港集团自主培育了澜起科技、星环科技等优质企业,引进了字节跳动、商汤科技等头部企业;抢抓东方芯港、数字江海、g60科创走廊等新城项目和特色园区建设机遇,依托长三角g60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中心等特色载体,在“点”上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在“链”上推动数字产业链的补链固链强链,在“圈”上加快打造数字融合的大生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企业、新生代数字技术领军企业。

未来,上海国资国企计划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区域集中、场景集聚、数据互联的数字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系统导入数字化设施和场景,形成在经济、生活、治理领域实现全面数字化联接的“展示馆”“样板区”和“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