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改革成果丰硕

 2021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  暨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1年12月22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企业改革50人论坛主办,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支持,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协办的“2021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以下称“峰会”)在京成功召开。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徐善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国跃,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增堂,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数十位来自官、产、学界的嘉宾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2021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21蓝皮书》的发布,并为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企业顶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诸多困难,展现出巨大韧性。中国企业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坚定不移地牢固基础,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主力军,2021年国资央企的资产总额占到了全国企业资产总额的60%以上。2021年1-11月,中央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3%,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67.9万元,同比增长20.7%;中央企业还在信息技术、化工、钢铁制造、物流等多个领域完成了深度整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国企改革“1+N”政策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已船到中游,攻坚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国企混改、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都得到了快速实质性地推进。95%以上的国有企业三年行动任务完成率超过70%,基本达到了国资委拟定的目标。

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过程中,国资央企实践出了一批新做法,涌现出了一些新情况,展现出了不少新特点。

五大改革新做法

彭华岗秘书长在峰会致辞中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无论是推进的力度还是组织方式都和以往的改革大不一样。国资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行一批新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一是突出了系统性集成。各级国资委在落实国企三年改革行动中,不再是着眼于某个局部性改革,而是全方位、系统性地部署改革任务,改革举措之间相互关联、层层联动,极大地提高了改革的效率。

第二是建立了清单化的举措。通过建立改革任务清单,中央及国家相关部委明确了各自应承担的改革任务和改革举措,针对性地分别制定了工作台账,把三年行动任务细化为337项具体举措,明确各项举措的目标要求、成果形式和时间节点。中央企业和各地方也相应制定工作台账,分别提出了11913项和3679项改革举措,实现了改革任务的细化、实化、具体化。以工作台账为抓手,层层建立军令状制度和第一责任人制度,逐级压紧压实责任。每个月都要检查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让改革任务现实化,改革标准定量化。

第三是实施了穿透式操作。今年以来,国资委坚持一月一主题,召开了十次专题推进会,通报进展情况,推广典型经验,研究共性问题。每次开会都依靠视频连线,直接对接中央企业的二、三级重要子公司和地方国资委的全国两千多个分会场,统一了系统内对改革推进的认识,政策一杆子插到底,穿透式推进改革。

第四是坚持了定量化督办。凭借建立、完善在线督办系统,国资委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各中央企业,对中央企业形成94个采集指标和26个计算指标,对地方形成79个采集指标和34个计算指标,按月汇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并予以通报各地方改革进展,对进度较慢的,改革当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和企业,国资委直接给政府或者企业主要领导发督办函,实现动态监测,数据归集,定期汇总和实时监督。

第五是加强了典型推广。一年多来,国资委先后开展了包括“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行动,把涌现出来的改革示范典型经验进行了归纳、汇整、公示,为其他企业开展相关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了经验、做法的共享。

三个混改新情况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深化公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近几年,依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了很好的推进,有了明显进步和收获。

有参会领导在本次峰会上发言认为,近年来,混改出现了一些当初未曾预见到的新情况。

首先,企业家敢为人先的精神正与混改企业的公司治理实现有机结合,给混改企业带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帮助企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其次,民营企业要求参与混改的呼声日渐增高。众所周知,混改主要说的是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委牵头开展国企混改的工作之初,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要求参与混改。民营企业看到了混改成果后,参与积极性逐渐增强,混改企业数量也稳步提升,有208家企业开展了混改试点。2021年,要求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去参股或者控股民营企业、实施“反向混改”的呼声很高。该现象充分表明,民营企业对于混改有很高的认可度。

最后,增量混改的空间成长很快。混改布局主要是针对存量。2021年以来,随着中央提出来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双碳”目标,增量混改的空间正在变大。比如,为应对“双碳”压力,“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行能源结构革命性的调整,从整体上迎来能源的革命性变化,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过去,民营企业在地方上布局光伏新能源,现在正在调整推进。国企对布局新能源也有非常大的兴趣,通过增量混改,将民营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机制优势同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相结合,就能焕发出更大的力量。再比如在数字应用领域,民营企业在大数据、AI算法方面有技术优势,而国企掌握着数字通信的基础设施层和网络层,通过增量混改形成的创新联合体,将更能发挥其民生领域的服务特长。

五大改革新特点

从获奖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案例来看,通过不断将改革深化、细化,国有企业改革内容正愈加丰富,不少体制机制上的难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国有企业的活力、效率明显提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明显增强。在不断变革、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国企改革的一些新特点正逐渐浮出水面。

特点一: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新的成效。现代企业制度与党建相融合的优势正在凸显。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党组织把方向、把大局,董事会履行职权,经理层依法、照章履责,使得国有企业的各治理主体定位更加鲜明。

特点二:市场化机制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2021年,各级企业紧紧抓住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这个牛鼻子,推进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转变。目前各级企业的经理层任期制改革有力推进,签约率整体达到了70%以上,有的达到90%以上。同时,多数企业还建立了市场化、差异化的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改革的主动性,激发了活力。

以荣获本次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的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21年已全面完成下属企业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在两家市场竞争企业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实施首席制,面向社会招引首席数据官、首席产经师等一批专业人才。同时,按照以市场标准定薪酬、以业绩考核定收入的原则,建立差异化工资总额机制,采用绩效联动、超额收益奖励等办法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点三:科技创新迈上了新的台阶。凭借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创新的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特高压输变电、核心电子元器件、先进工艺等国家层面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国企始终扮演关键角色。

特点四:优化形成新的格局。2021年,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特别是专业化整合的动作较过去两年明显增加。两化合并、电科和普天战略性重组,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物流集团的组建,令国有经济在重要领域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两非”“两资”剥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特点五:国资监管体制彰显了新的优势。国资监管体制目前正逐步完善,形成了由国资委履行中央企业出资人职责、全国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职责“三位一体”的职能配置;实现了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本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彰显了专业化监管、体系化监管、法治化监管的“三化”监管综合优势,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