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冶:智造“未来之城”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是城市的“生命线”。综合管廊建设是国家城市建设的第三战略。作为国内最早的城市综合方案解决专家和智慧城市理念的积极践行者,中国二十冶以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卓越的工程业绩以及多项业界之“最”斩获“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家”的美誉,为国家地下管廊乃至海绵城市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二十冶在上海宝钢建设过程中,便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兴建了大型地下综合管沟系统,以供工业生产专用。
时隔将近50年,这一条条地下管沟依然密布在宝钢厂区每一条生产线之下,继续为现代化钢铁厂输送着血液、传达着指令。
敢为人先做示范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新形势下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按下快进键。中国二十冶积极投身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促进粤澳融合发展。
回首过去,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当年9月,中国二十冶作为首家进驻横琴投资开发的央企,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踏上这片待开垦的沃土。凭借在冶金工业管沟施工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努力克服复杂的海漫滩软土地质条件,经过3年“豆腐上绣花”般的漫漫管廊建造“长征路”,智造加锻造的“智慧城市大动脉”——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终于落成,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一次性投入最高、建设里程最长(33.4公里)、覆盖面积最广、体系最完善的管廊项目,为横琴岛 “三年大变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流企业做标准
在没有相关规范、标准的情况下,中国二十冶运用多项新材料、新技术,形成了国内首个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综合管廊施工成果。该管廊项目直接为横琴节约城市用地约40公顷,产生经济效益80亿元,解决了道路反复开挖、马路“拉链”、天空“蜘蛛网”、城市内涝等系列难题,是名副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工程,形成了首批国家图集4部、国家标准2项和团体标准1项,填补了国内综合管廊行业施工标准、工法等的空白,推动了国内综合管廊相关立法,并成功荣获了全国首个综合管廊鲁班奖、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现场考察;住建部更是将其当作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典型在全国推广;全国70多个城市的市长到横琴考察学习管廊建设经验,以积极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总体形象,提高居民整体生活品质。
融合“海绵城市”
2016年初,中国二十冶成功中标深圳市龙岗区阿波罗未来城基础设施EPC项目,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将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参照珠海横琴管廊项目成功建设经验,中国二十冶首次设计出截面六舱管廊,实施雨污分流,道路地面采取透水式生态沥青材料,雨水自动渗透,补充地下水,多余的雨水通过排洪口进行收集作为绿化灌溉蓄水,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完美诠释了海绵城市的“水弹性——雨洪管理概念”。
实现安全运维
地下管廊要保障每一类、每一根管线的安全,定期巡检必不可少。然而,人工巡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又无法保障人员的安全。
因此,工程师们想到了用机器代替人力。利用巡检机器人沿固定轨道移动,通过高清红外成像摄像头发现明显的故障和隐藏的故障热源,并把监控画面实时同步到主控室;机身上配置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装置,给后期维修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锻造“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中国二十冶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在2019年7月率先中标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城市建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中国二十冶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最成熟、最先进的管廊施工技术,并率先采用人工智能、AI导航、5G传输等众多智能化技术,达到了施工速度快、质量控制好、安全可靠性高的预期目标。所有城市基础设施的通病不再出现在这座城市之中,为雄安新区园区类开发建设项目提供示范。一座地上、地下联动,立体高效的3D城市运输系统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