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重在扶智 授渔重于授鱼

扶贫攻坚,甘肃路桥建设集团走出了一条富有施工企业特色和高质量的

“扶贫车间+劳务公司+贫困群众”的帮扶新模式

 

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遇新冠疫情,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新困难。作为甘肃省交通建筑领域的龙头企业,甘肃路桥建设集团(甘肃路桥)扛起脱贫攻坚帮扶责义不容辞。2020年以来,考虑到疫情的影响,甘肃路桥以国企应有的担当,把脱贫攻坚帮扶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最大限度释放项目带动优势,积极筹措务工岗位,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增收,注重技能培训,不断培养贫困务工人员的自我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出了一条富有施工企业特色和高质量的“扶贫车间+劳务公司+贫困群众”的劳务帮扶新模式。

甘肃是劳务输出的大省,劳务资源也是甘肃的一大突出资源。据统计,劳务收入占到了贫困人员收入的70%以上,是贫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几年,从贫困群众的脱贫情况来看,凡是勤劳外出务工、有一技之长的群众脱贫速度就快,务工增收已越发成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一项见效快的重要举措。而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根本原因是缺思想、缺技能,自我造血功能不足。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又增加了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的困难,直接影响到了未脱贫户冲刺清零及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大局。

公路施工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较为粗放,务工人员具有适应环境快、技能掌握快,对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要求相比不高,接纳贫困群众务工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甘肃路桥作为一家大型公路施工企业,承建项目遍布甘肃省各地,每年用工人数达2万人以上。用工岗位多,劳务帮扶成为企业履行脱贫攻坚的优势举措。甘肃路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加了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灾后重建等多项重、难、险任务;在脱贫攻坚上,更是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按照党中央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承建项目带动优势,本着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劳务管理模式,吸纳贫困人员务工增收,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扶贫车间+劳务公司+贫困群众的劳务帮扶新模式,甘肃路桥按照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的工作安排,发挥项目带动优势,在承建项目建设“公交建扶贫车间”,为贫困人员筹措务工岗位,作为吸纳贫困群众务工的平台。甘肃路桥承建项目与贫困村驻村干部对接,对有意愿务工的人员,根据个人所长,分插安排到致富带头人成立的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带领他们在扶贫车间务工增收。

建设扶贫车间  备足务工岗位

甘肃路桥依据甘肃省及省公交建集团关于扶贫车间建设的规定,制定了《建设运营扶贫车间实施方案》《扶贫车间形象手册》,坚持扶贫车间建设与项目场站建设同规划、同建设,依托贫困务工人员容易上手的钢筋加工厂、小型构件预制厂、防排水施工等项目,灵活设置扶贫车间和班组,筹足了务工岗位。

甘肃路桥根据疫情分级防控的要求,创造条件,加快项目复工。同时,在项目复工之时,就能吸纳贫困人员务工增收,最大限度解决了贫困人员务工难的问题,也解决了项目招工难的问题,实现了贫困群众与项目建设双赢。截至目前,甘肃路桥在承建的二车、彭大、清傅、王夏、大新等项目共建设了10个扶贫车间,筹措岗位近1500个。

借助劳务公司  创新用工模式

单打独斗式的务工模式不利于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甘肃路桥根据国家在劳务用工方面发展劳务专业化公司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引进劳务公司,不断规范用工形式,有效减少了侵害务工人员权益的事件。贫困人员作为特殊群体,其利益更应受到保护,甘肃路桥按照项目实际,积极动员贫困群众到项目务工,项目部通过劳务公司或务工带头人,以计件、劳务分包等形式吸纳贫困人员务工。

同时,结合贫困务工人员季节性流动的特点,设置了钢筋工、混凝土工、模板工、砌筑工、焊接工等不同工种,精准匹配贫困人员务工岗位,最大限度满足务工需求。尤其是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承建项目采取“点对点”包车精准接送务工人员到项目工地,指定专人测量体温、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给贫困户脱贫带来的影响。另外,他们扶持能力突出的贫困人员成立劳务公司,传授务工技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开展技能培训  助力取证脱贫

本着“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原则,甘肃路桥承建项目发挥扶贫车间岗位实战培训的突出优势,通过建立技能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开办扶贫夜校、师傅带徒、贫困人员与专业人员交叉安排等形式,对贫困务工人员实施精准技能培训。大新项目以永临结合的思路,采取与地方政府共建共享的形式将原新卓项目安全体验馆改造成“扶贫车间实训基地”,采用“订单式”引进、“插花式”安排、“外输型”就业模式。

卓合八标扶贫夜校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贫困人员务工能力。二车项目组织环县本地务工人员参加由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设备操作取证培训,18人取得设备操作证书,助力贫困户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激励脱贫动力  培养造血功能

按照“一人一档”建立了贫困人员档案,工资发放实行“一人一卡”制,联系银行为扶贫对象办理了“陇明公”工资卡,将工资直接发放给贫困务工人员。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严格考勤制度,根据岗位设置、考核情况核发工资。同时,为扶贫车间配备得力负责人员,加强日常管理,悬挂脱贫攻坚标语,配置安全标识、标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引导贫困务工人员努力工作。

关心关爱贫困务工人员,卓合八标、二车项目组织人员慰问驻地务工贫困群众,鼓励其通过努力脱贫致富,既实现贫困务工人员增收,又提升贫困务工人员技能,更增强贫困务工人员的脱贫志气。注重激发贫困务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新项目、卓合八标扶贫车间开展贫困务工人员定期考核评先选优活动;大新项目还建立了“积分超市”,通过争积分换奖品,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引导贫困务工人员学习技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增收。

扶持产业发展  助力务工增收

甘肃路桥扶持帮扶村建立了养羊、养蜂、中药材加工、蘑菇大棚等5个农民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方面稳定带动当地贫困户每年实现分红,另一方面通过吸纳帮扶村的建档立卡户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永临结合 余料利用

永临结合主要是在项目规划驻地等临建时,就与当地政府加强沟通,与当地的规划发展相一致,待项目结束后,将临建设施无偿捐赠给驻地政府,用于当地发展产业。目前,已将渭武项目的临建设施捐赠给当地政府。将承建收尾项目的旧钢筋棚、旧活动板房、安全护栏、宣传牌等余料,用于产业合作社和办公用房建设,加快了合作社建设进度,直接节约资金30余万元,把省下来的资金用在发展产业的刀刃上。

目前,甘肃路桥承建的二车、彭大、清傅、王夏、大新等项目共建设“公交建扶贫车间”10个,累计吸纳贫困务工人员1366名,累计发放工资1161万元,培训贫困务工人员12250人次,助力37名贫困人员取得资格证书,为对冲疫情对贫困人员务工难的问题,实现贫困务工人员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甘肃而言,2020年同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彻底告别贫困落后面貌。

纵观全国,结合省情,甘肃尽管如期实现脱贫,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依然很重。劳务帮扶作为一项长远与当前兼顾的务实举措,在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甘肃路桥将紧紧按照国家关于劳务公司专业化发展的政策,通过业绩突出的劳务公司平台吸纳务工人员,扶持帮扶村致富带头人牵头组建专业化的劳务合作社或劳务公司,规范劳务管理,形成劳务专业化优势,重点解决零散、单打独斗、竞争不强的外出务工现状,稳步提高务工人员收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引导专业化公司发挥平台优势,探索农民工考取职业资格证绿色通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助力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一方面从根本上与贫困脱钩,为实施乡村振兴夯基垒台;另一方面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培养技能型人才队伍。建立扶贫收益阶梯式的差异化分配方式,鼓励多劳多得,不搞包办代替,不简单发钱发物。通过扶贫积分超市、定期评选优秀务工人员,激发务工人员的信心和干劲。加强与项目驻地政府的合作,借助当地各级政府对群众熟悉掌握这个优势,搭建贫困群众务工的桥梁,实现项目、当地政府、务工人员多赢,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施工外围环境,实现企地双赢。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