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应聘上岗的国企中层的心声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已逼近最后的攻坚、扫尾阶段。多数企业已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及契约化管理,普遍建立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有的企业更是大胆地采用了市场化职业经理人制度,给优秀人才引进开启了大门。

近日,《企业观察报》采访了某位成功应聘为山东省某国有投资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请他谈了谈被聘为职业经理人前后的切身感受。以下为其自述。

2019年底前,公司提交了具体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获批后,公司就开始布局实施。

我原本以为这次的改革应该和之前相比差别不太大,订一个计划,弄一个方案,然后逐步推进。前几年山东这边一直在搞定岗定薪、市场化薪酬。

20203月,集团总部直接发文,说有4家一级公司的7个经理岗要换人,要通过市场化考核、招聘,在集团内外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这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次的改革力度真的很大。

我之前一直在集团下面的二级产业公司负责中层管理,原本也没有想过去参加应聘,毕竟自己也是“奔四”的人了。后来看到岗位具体要求,发现薪资待遇确实比较诱人。

考虑了两三天,又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试试。一来是我对自己能力也有点信心;二来是除了花点精力之外,即使竞聘不上也没什么坏处。

4月中旬集团总部初选。笔试内容就是基本的管理类知识,还有一篇报考职位的未来计划。当时,我估摸着应该去参加的有几十人,任职后才知道总共有将近150人报考。

有二十几位进到了面试。面试是多对一的形式,主要问了一些与岗位和个人要求相关的问题。一周后,我接到总部电话,说我被聘用了,让我尽快处理一下这边的事情,交接一下工作。我其实没指望自己能挤进去。100多人竞争7个岗位,实际并不容易,更别说还有集团外和系统外的人才。

4月份,公司正式下的聘书,还开了大会。所有竞聘上的人都签了合同、领了证。签完字拿到证书的那一刻,心里还是挺高兴的,但这股高兴劲很快就被压力冲淡了。

正式履新是6月初的事。其实公司对我们的要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就是要确保2021年和3年任期内营收、利润、行业排名与市值不低于“十四五”战略发展目标,确保不出现重大质量、环保、安全事故,确保管理上不出现重大缺项、漏项、重大损失和遗留问题。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自身。我感觉只要是在这个岗位,压力自然就大。

以前在二级公司的时候没怎么觉得,因为投资金额就那么些,项目数量一年也就四五个,只要盯住过程不出问题就行了。

但现在不一样,不仅仅要达成定下的目标,还不能出一丁点纰漏。从项目选择到调研考察,再到谈判签约,很多项目都是我全程在跟,有的合同光敲定就要半个多月,还得时不时地确定政策允许范围,文本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合同签完了,要随时跟着项目进度,隔三差五跑到现场去看看,只有亲眼确认了才能稍稍放下心。我们的大部分项目还不在本地,要往各地跑,一周能在家里吃上两三天饭那真就算是不忙的时候了。即便在家里,也基本没有在凌晨一点前合过眼,要么是在计算项目进度,要么是在跟同事打电话解决现场问题、拿方案,还要叮嘱细节。我给一线同事打电话多得我自己都觉得招人嫌。

来到这个岗位,我真的没有一刻闲着,连做梦都是在想怎么干好工作。有时候考虑项目睡不着,只能靠吃药睡几个小时。年前给我理发的师傅跟我说,半年没见,头发都稀了一圈。

外面的朋友都说我“高升”了,挣的也比以前多了。可他们不知道,我们都是跟公司签了“死”约的。工作干得好不好,只能靠实绩和数字来说话,不是靠领导评价。应聘的时候就说了,如果不能完成预期目标,我就主动请辞。

家里的事我现在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只能丢给妻子。妻子说我已经指望不上了。好歹两边父母还都能帮忙带带,但我觉得长久这么下去,恐怕会更难。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期盼家里千万别出什么事。坏个什么东西、置办点什么还能解决,自己实在不行就托一托朋友,但凡出个大一点的事估计就干不下去了。

和之前不一样,我们现在岗位都是三年任期,即便干得出彩,也是三年后再续签;如果干得一般,公司也不一定会续聘。

我们这个年纪谁不怕失业?

(应受访者要求隐去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