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润的几个误区

 

1、高技术等于高利润

高技术能不能带来高利润,要看行业的竞争情况。如果你的技术高不可攀,只有你一家掌握,那可以稳赚高利润。比如,半导体产业链上,世界上最高级的一款光刻机,只有荷兰的阿斯麦能造,赚钱当然不是问题。

稍差一点的,英特尔的芯片市占率近八成,有个小对手叫AMD;微软的操作系统虽占绝对优势,也没有一统天下,这样都还可以赚大钱。但是这样的企业并不多,在很多行业,技术并不是决定利润的关键变量。

比如,航空运输业和出租汽车业,从驾驶、维修到交通管制,各个环节比较,航空公司所需的技术,都要比出租车公司高得多,但航空公司的利润率没有出租汽车公司高,因为前者充分竞争,运力过剩,后者政府管制,运力不足。

现实中很多行业技术说高也挺高,但行业特点决定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仍然一片红海。而有些行业谈不上有多高的技术,但产品有差异化空间,企业可以活得很好,比如一些食品、饮料、酒水企业。

2、靠近客户等于高利润

受著名的“微笑曲线”影响,很多企业想尽各种办法向客户延伸,其实,能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是否靠近客户没有必然联系。

什么行业掌握了最终客户能赚大钱?供大于求的行业,产品难卖,卖东西成了关键环节,比如服装、日用品,基本上电视上天天做广告,超市里经常见到的,大部分属于此类。

一些行业卖东西不是关键环节,比如,钢铁产业链,最赚钱的是上游铁矿石,电动汽车产业链最赚钱的是上游的锂矿……很多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在上游的矿山或者关键零部件,这类产业链上做经销、做品牌往往赚不到大钱。

做制造业的不一定非要自己做渠道,做代工的也不一定非要自己做品牌,品牌也是竞争性环节,大家都想干,想赚钱也难。富士康做的虽不是产业链关键环节,但如果一统天下,也不得了。所以商业成功的路径千万条,关键是分析你所在的产业链关键节点和竞争格局。

3、高毛利等于高利润

很多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搞不清楚毛利和净利的概念。餐饮业是比较难做的行业,餐馆倒闭率非常高,为什么餐饮业从来不缺创业者,因为很多人误以为餐饮业毛利很高,容易赚钱。

餐饮业毛利虽高,但去掉租金和人员开支等各种固定费用,净利并不高,一个酒楼一般一天两顿饭,营业时间也就6个小时左右,但房租是按24小时付的。餐厅最大的固定开支房租部分,利用率是严重不足的,直接降低了资本周转速度,拉低了净利润率。

而一个超市,虽然毛利不高,但每天开门就生意不断,所以超市的资本周转要比餐厅快多了,比较净利率,超市不一定比餐厅低。

做生意投进100万,要看这100万能带来多大回报,这叫净利润率,往往要经过一个经营周期才能算出来,一单生意的回报,比如一盘菜,往往算的是毛利率。很多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差别很大,街头巷尾的生意是这样,规模化的产业也是这样。

拿建筑业来说,很多人觉得建筑业不赚钱,那是看毛利率,比如一个项目,用利润和项目造价相比,确实毛利率不高。但是,盖一个造价几亿的大楼,并不需要投入多少设备,流动资金可以靠贷款。所谓垫资,只要能赚到钱,都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调整现金流,并不改变生意的本质逻辑。也就是说,建筑公司并不需要投入多少本钱,就可以驱动很大的生意,所以净利润率并不低。

(作者系企业管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