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 是船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制造业乃国之根本。船舶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船舶制造业是船舶工业的主要构成,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先国家,实现船舶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到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船舶接单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船舶制造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既有特殊历史时期的原材料上涨压力、人民币汇率变动压力等阶段性难题,亦有行业自身的周期性、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以及产业链较长等特点带来的行业性难题。这些问题叠加导致全国船企利润水平普遍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巨额亏损,船舶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

一是钢材价格上涨导致船企成本居高不下。

在船舶制造业全船成本项目中,原材料占比高达25%-30%。钢材是船舶制造占比最大的原材料。近年来,钢铁价格处于持续快速上涨态势,2022年仍保持高位波动。钢材价格上涨影响船企资金成本和周转率,削弱船企竞争力,导致船舶制造行业性亏损,进而影响船舶制造质量。

二是汇率变动拉低船舶制造业利润水平。

船舶制造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市场竞争高度国际化,建造合同、进口配套设备等船舶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船企的新接订单量、完工交付量和手持订单量与人民币汇率走势关联密切甚至高度敏感。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弹性上升趋势,不仅降低船企的盈利能力,而且加大船企的外汇风险、财务风险和经济风险。

三是劳动力不足制约船舶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船舶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船企成本的比重较高。近年来,由于低出生率与老龄化的叠加影响,劳动人口绝对量下降,劳动者闲暇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减少了劳动力供应,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船企普遍存在劳动力不足问题。

四是智能化进程对于船舶制造业要求甚高。

船舶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在船舶制造中普遍应用。但是,目前我国船企在高科技领域、高附加值与高技术含量的市场竞争中大而不强,技术领域仍需进一步创新和升级。

五是新冠疫情对船舶制造业发展提出挑战。

船舶制造业属于周期性较长的产业,新冠疫情影响迟缓而漫长、多重而深远,可能导致船舶生产脱期、订单承接困难、交船困难、现金流危机,进一步造成船舶贸易持续性衰退、新造船需求大幅下滑、船舶交易价格指数下降。

船舶制造业发展需要更具活力的税收营商环境

发展船舶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由于行业发展阶段的递进,船舶制造业对税收营商环境的要求会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具有活力。就现阶段而言,可以落实并推动船舶制造业生产要素高速流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需要制定船企纾困解难的税收政策。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考虑参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准予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延长亏损弥补结转年限,缓解钢材等原材料涨价给船企经营带来的实际困难。

在增值税方面,宜深化增值税改革,减并增值税档次和降低税率水平;准予企业承担的利息费用支出的税额作为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扣除,议完善增值税制度的同时减轻企业税收成本。

二是需要制定增强船舶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考虑提高企业所得税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资产标准,通过所得税递延缴纳,支持企业获得资金流动性的优惠,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将固定资产纳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提升船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和意愿,提升船企的高端制造能力。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可考虑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按月单独计税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固定下来,并形成稳定性政策,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健性,稳定企业和人才的薪酬激励预期,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是需要制定针对船舶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发展产业集群是船舶制造业的未来方向,我国船舶产业已具备集群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外在动力。鉴于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宜考虑对于已有的船舶产业集群以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对于建新的船舶产业集群以优先参与自贸港(区)低税率、增值税留抵退税、增值税减并税率档次等税收试点的机会,提升产业集群对于航运类跨国公司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离岸业务的吸引力,加速形成现代船舶工业示范区,助力我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

四是需要授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目税率调整权。

在深化财税体制的改革中,可以考虑授予地方政府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等地方性税种一定的税目、税率调整权力,规范地方政府间利用洼地政策恶意竞争的同时,鼓励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并基于地方经济特点作出相机抉择的税收安排。

(作者单位系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旅顺口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