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七局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加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了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对“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

为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实效,中铁十七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根据国资委党委和中国铁建党委安排部署,从讲政治的高度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梳理确定52项改革重点任务,细化改革方案,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围绕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但责权边界不清晰、运行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市场规模持续扩张,但经营布局、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职工队伍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不匹配、激励约束不到位的问题;技术创新持续推进,但核心技术储备不足、技术转化水平不高等重难点问题精准施策,全面发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有效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价值创造的强劲动能。

纵深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提升公司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首先要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中铁十七局坚持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高度统一、有机融合,推动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不断优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完善法人治理体系。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重要作用,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分别对提交党委常委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的“三重一大”事项进行了表单式梳理,明确决策权限和流程,形成了清单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议事规则,厘清公司各治理主体的功能定位和权责边界,实现了法人治理体系责权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2.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制定董事会建设专项改革方案,建立了包含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规范董事会授权管理等内容的制度体系。深入落实董事会“外部董事占多数”制度,将董事会成员由5人调整为7人,其中外部董事4人,出台外部董事履职保障机制,落实重大议案会前汇报、定期会议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重要作用。

3.保障经理层依法高效行权履职。修订完善《总经理工作细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经理层职能,细化工作流程,确保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梳理明确了714项董事会向总经理的授权事项,公司党委和董事会对经理层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强化管控合力、抓好关键环节、刚性运用结果,形成决策制定、贯彻实施、监督检查、持续跟进的工作闭环,确保企业重大决策高效落地。

纵深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国有企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地发挥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中铁十七局找准“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内一流综合建筑产业集团”的发展定位,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积极向重点区域、新兴领域进军,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谋篇布局,加快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1.优化市场经营布局。一是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加大华东、华中、华南、川渝等热点区域市场的经营资源投放力度。2021年,在浙江、四川、广东等潜力市场经营承揽近300亿元,同比翻两番;6个区域指挥部、7家子公司新签合同超百亿,逐步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践行“海外优先”战略,深耕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优势国别市场,高标准建成了以孟加拉国孟中友谊八桥项目为代表的海外重点工程,成功中标总高度430米的柬埔寨国际会议中心项目,稳步拓展了海外市场空间。三是加快进军“两新一重”建设领域,2021年,城市经营同比增长24.6%,生态环保、土地整治、光伏风储等新业务板块同比增长132.3%,扭转了传统市场领域“一头独大”的局面;企业经营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较2020年增长38%,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推动产业链向上延伸。为适应PPPEPC等新模式、新业态,中铁十七局积极向施工主业的“两端”产业延伸,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拓展,培育和发展投融资、勘察设计、商业开发、运营维管等高盈利性、高成长性业务,主动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设计单位开展深度合作,为客户提供“投建营”一体化的完整建筑产品,推动企业由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转变。2021年,自主投资项目规模同比增长5.1倍,非工程承包业务利润贡献率提高至44.4%,同比增长20%,企业经营层次和发展品质迈上了新台阶。

3.培育供应链比较优势。一是创新采供模式,对供应商进行信用评价及市场筛选,结合实际采取企业战略合作、区域联合采购、公开竞价采购等方式,提升设备物资采购节资率,实现从占有资源向掌控资源转变。二是强化劳务资源管控,建立覆盖全集团的劳务资质入库、招标选用、信誉评价、绩效跟踪管理系统,加强劳务企业资质和劳务工实名制的监管审查,引入优质劳务资源服务企业,实现责任共担、价值共享、长期共生。三是布局企业自有供应板块,加快推动全集团新上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地材自主加工、外加剂集中复配、火工品直采直供等业务,做强自有供应板块。

4. 扎实开展瘦身健体。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对国际公司、管廊公司、房地产公司、抢险救援队等单位进行了资源整合;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11家法人单位和50余家注册类非法人单位进行了压减注销,推动资源要素向创效型单位集中;稳妥推进企业医疗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撤并物业管理中心、通信站等机构,有效降低企业负重、释放发展活力。

纵深推进经营机制市场化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国有企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在提高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中铁十七局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积极对接市场要求,引进先进机制,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贴近市场前沿,更加高效地参与市场竞争,有效释放和提升了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1.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配套办法,构建了“一套方案、两项配套制度、三个专项文件”工作体系。按照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将绩效考核向经营承揽、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等硬性指标倾斜,突出经理层成员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联动和刚性运用,构建了核心指标与基础指标、民主评议、激励约束相结合的经理层契约化管理机制。

2.建立全覆盖的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全面梳理调整了企业总部、子分公司、区域指挥部和工程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以盈亏、增量、责任、效率等指标为考核标尺,建立了全覆盖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坚持“以价值创造者为本”,推动薪酬分配向业绩过硬、贡献突出的人员倾斜,领导班子考核突出单位效益和经营者实际贡献;普通岗位员工考核与所在单位及个人的考评结果挂钩,实现了收入与绩效的充分匹配与动态增减。2021年,所属单位班子成员的绩效薪酬全部与业绩挂钩,收入差距大幅拉开,普通岗位员工之间薪酬差距最大浮动达30%

3.着力推进用工市场化改革。实施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引进政策,2021年员工公开招聘比例达100%,按照市场规则和标准引进关键领域和紧缺专业人才,运用劳务派遣等多种用工方式使用社会优质人力资源,不断优化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和整体素质。通过对集团总部与工程公司本部实行重新竞聘上岗,人员退出比例达30%以上,实现了员工能进能出。通过实施“五型人才观”和“三个优先”等一系列干部选用举措,突破资历、岗位等限制,大力提拔选用符合条件、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对20余名给企业造成经济和信誉损失的干部进行了免职或降职使用,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纵深推进技术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铁十七局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主业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宽了技术通道和成长空间。

1.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制定《“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组织召开创新发展大会,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关键科技开发应用、生产方式转变等工作进行全盘规划与布局。制定出台《工程技术专家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设置企业首席专家、一二级专家岗位,建立了以118名专业技术骨干为主力的“企业专家库”。持续加强与西南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高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2.加大技术创新激励。制定实施了技术创新经费管理、科技奖励、专利转化和收益分配等配套制度。三年来,企业科技奖励达1238万元,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团公司参与制定4项行业标准,主持和参与制定8项地方标准,制定了桥梁、隧道、大临设施等系列施工标准图集,以及新工艺、新工装推广应用方案,构建了十七局的技术标准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詹天佑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124项工法关键技术通过省级鉴定,其中7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提升技术创新效能。聚焦重难点项目,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着力突破制约施工生产和效益提升的技术“瓶颈”。攻克了高速铁路900吨箱梁穿越隧道运架、深水嵌岩式基础施工等桥梁施工技术难题,突破了软岩大变形、岩爆隧道、大断面洞室等长大隧道施工技术难题,城轨地铁施工、地下综合管廊绿色建造、重大工程黄土灾害处理、爆破振动防控等技术领先业内,绿色施工、智慧工地、装配式建筑等技术手段逐步推广,技术成果转化效能持续提升。

纵深推进改革三年行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1.深化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中铁十七局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从中央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上把好改革的政治关、方向关、稳定关,对改革任务进行定期跟踪督导、统筹协调,逐项任务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集中研讨、宣贯交流、典型引路、考核问效等方式,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深化改革要坚持价值导向。中铁十七局坚持以“价值引领、业绩优先”为导向,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确保全体干部职工与企业改革同频共振、步调一致。以能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转型升级、增强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依据,旗帜鲜明地维护、保障、支持、激励价值创造者,为敢担当、善作为的改革实干者撑腰鼓劲,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能办事”的原则检验改革成效。

3.深化改革要敢于动真碰硬。中铁十七局主动将改革向总部“去机关化”、资源整合、人员分流、项目综合治理等“深水区”推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下大力气开展“治乱追损、项目减亏、计价清理、清收清欠、五项锁定”五个专项行动,及时遏止项目管理乱象,挽回经济损失,追究亏损责任,同步改善企业经济质量和政治生态。

4.深化改革要坚持先立后破。中铁十七局提出了项目管理“三新破三型”理念,逐步建立了自主工期、双策划、施工生产管理“制式标准”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并制定了“提升经济质量20项专项工作”等具体要求,为转变基层项目管理理念、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提供了新思路、新标准,确保深化改革有章可循、有效推进。

深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铁十七局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资委党委和中国铁建党委的决策部署,巩固改革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走深做实见效,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作者为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