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高质量发展是如何实现的

坚持刀刃向内,直面短板,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瞄准发展目标,抓住主要矛盾,持续精准发力,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兴铸管”)已经走过50年历程。

1971年,还在战场上执行抗美援越任务的焦文明接到上级命令,组建铁道兵第一家钢铁厂。一群群戎装在身的年轻人从祖国各地汇聚到了河北武安河河畔,凭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斗志,硬是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建起军队第一座钢铁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七二工厂,又称“军钢”。

当年白手起家,规模很小,只有10万吨左右的产能,在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时期后,依靠“放水养鱼”政策,完成30万吨钢技术改造,初步形成规模经济。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输水线路建设,管材的需求量激增,在军钢面临增钢还是转型的关键时期,老厂长居安思危,寻求新的发展之路,依托钢铁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开发铸管。当时世界铸管市场和技术被几个发达国家垄断,面对层层封锁,通过采取分兵战术,先后从4个国家引进关键设备,历时3年多时间,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创造性地改进完善提升,成功地开发出“国家级新产品”——离心球墨铸铁管,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提高了产品的互补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9934月生产出第一根铸管,到今天,新兴铸管的拳头产品球墨铸管及管件的产能已突破300万吨,形成以钢铁和铸管两大产品为主,格板、PSP、不锈钢管、特种钢管等“专、精、特、新”产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530多亿,利润30多亿。

在此期间,1996年新兴铸管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军队中走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如今,该公司拥有七大生产基地,离心球墨铸铁管综合技术实力和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被广泛应用于城镇供排水、长距离引水、热力输送等领域,是国内主要城市供排水管道主要供应商,产品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兴铸管也是唯一代表中国球墨铸管企业连续多年主持或参加国际标准制定和修订的企业。在铸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特殊涂层及特殊接口管、非开挖系列产品、超大口径铸管及真空消失模管件等填补了多项国际技术和产品空白,依托产品技术优势和区域布局优势,始终牢牢占领市场制高点,20211月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作为一家出身军队的国有企业,新兴铸管何以取得今日之成绩?未来又将如何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企业观察报》为此专访了新兴铸管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何齐书。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何齐书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战略思维,直面未来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和短板。

高质量发展必须刀刃向内直面短板

《企业观察报》:你对目前新兴铸管在打通产业链,推进科技创新和经营效率提升,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吧?

何齐书:铸管股份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一代代军钢人一砖一瓦接续奋斗,不仅给我们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如何找准定位,如何高质量发展,是落在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

当前,我们已经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逻辑已经发生变化,所处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国际化、绿色低碳等成为主旋律,公司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迎来更大挑战。

2021年,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以集团公司“3456”总体发展战略和“135”发展目标为引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经广泛调研、慎重考虑、深度思考,重塑了“十四五”规划,迭代升级了公司战略,形成了新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开启了“再造一个新兴铸管”的新征程。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团结一致创伟业”大讨论,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查摆了问题不足,明晰了发展路径,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并着力补齐在4个方面的发展短板:

一是正视供应链、产业链短板,加快补链、强链,提高抗市场波动的能力。

钢铁行业是强周期性行业,同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征。供求关系是钢铁产品市场行情的根本逻辑,宏观政策的波动是钢铁行业运营好坏的前提因素。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压力和原料输入成本压力仍给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兴铸管两头在外,受行业周期影响还非常大,必须通过快速联动、集中采购、集中销售、延伸产业链等一系列措施,补链、强链,提高韧性,进一步提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是正视科技创新短板,加快完善机制体制,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是国资央企的重大任务,也是新兴铸管打造世界铸管领航企业的必由之路。虽然我们有较强的科技创新优势,核心技术保持领先,但是,原创技术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驱动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组织架构和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亟待增置。随着产品结构调整、差异化产品开发以及下一代产品储备的迫切需求,急需建设专业化、高端化的产品检测室、研发实验室,在颠覆性、前瞻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布局方面还需不断加强。

三是正视效率短板,坚持对标世界一流,致力打造效率、效益领先企业。

“十三五”期间,公司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时机,经营质量、生产效率、职工收入快速提升,实现了公司发展与职工利益同步增长。但是,对标世界一流,我们在资产效率、实物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是正视人才短板,强化人才支撑,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高地,持之不懈聚才、育才、用才。

由于我们身处传统行业,又加上地域原因,人才总量和人才培养速度还不能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人才引进吸引力不足、留人困难、培养模式单一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选人、留人、用人、育人的政策措施,不断厚植人才沃土,持续积蓄企业发展动能。

企业发展总是与问题相伴,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当下新兴铸管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形势下需要解决的问题短板还较多,能力也需要快速提升,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只是迈出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可以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激发活力

《企业观察报》:解决问题主要还得靠人。我们知道,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是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中之重,新兴铸管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中有什么体会?

何齐书:新兴铸管的“三项制度”改革起步较早,1992 年就率先开展“砸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全面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引进了市场化竞争机制,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但是,面对高质量发展目标,我们也存在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达成了共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有效解决人员负担重和生产效率低的矛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核心任务是要进一步打造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全面激活人力资源这个核心要素。

因此,我们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举措,让业绩决定用人、效益决定薪酬、效率决定用工成为常态。一是建立全级次绩效考核办法,实现责任和待遇的刚性挂钩,用效益拉大企业之间的工资总额差距,收入多与少,业绩说了算,切实唤起干部职工强烈的危机意识。二是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逐步延伸到各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探索实施末位淘汰,进一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三是建立改革试点,以岗位标准和责任清单为依据,实现职工动态调整,探索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形成可复制的改革经验。四是用足各项“政策包”,探索超额利润分红、模拟股权分红、股权激励、项目跟投等机制,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建赋能经营发展

《企业观察报》:在一些企业,把党建和经营发展割裂成了两张皮。新兴铸管出身军队,在党建赋能经营发展方面,是不是有些特别的理解和做法?

何齐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新兴铸管作为伴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发展起来的中央企业,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新兴铸管的发展。近年来,新兴铸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决策部署,在新兴际华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找准党建与生产工作的“契合点”,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深度融合,互为动能。研究构建以“围绕一流党建目标、打造‘五型’党委、推进党支部‘五化达标’动态管理、用好一套考评办法”的“1551”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创新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党支部认领短板指标等活动,让党建“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新兴铸管是原铁道兵改制过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以及令行禁止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只要组织一声令下,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今年4月,武安市疫情防控形势骤紧,夜里12点通知一个小时后封城。1小时内武安本级5000多名干部职工到岗住厂,全力保障生产稳定运行。我们芜湖新兴,也是因为疫情封控,有一名女职工夜间徒步6个多小时、26公里奔赴岗位。邯郸新材料一名销售员自己开车去西安开拓市场,因疫情不能住宾馆,他白天跟客户见面,晚上就睡在车里。后来车里实在太冷没法睡了,就在客户的会议室睡了15天,最终把3000吨的订单签了下来。

这种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充分彰显了新兴铸管干部职工对党忠诚、听党指挥、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