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的几点思考

 20229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正式审议通过。与2015年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在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第9项分类中,增加了体育经理人的分类,提出了何谓体育经理人、规定了其主要工作任务。这预示着体育经理人在新时期职业发展中将会获得更多的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往的研究倾向于从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监管机制等方面切入,思考体育经理人的发展问题。本文拟在当前体育管理工作内容日益多元、交叉化,对体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从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为体育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

1.职业素养特质分析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简称中职协)曾提出职业经理人职业资质评价的六个维度。其中,职业素养维度的评价包含五个要素:职业关系认知、职业工作意识、职业操守、职业作风和职业心理。

职业素养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内在性。与职业经历、职业能力、知识及技能等维度相比,职业素养更多表现在精神、道德、意识、态度、作风等层面,具有内在、隐性的特质。

其二,养成性。职业素养是一种与职业世界相联系的个性品质的集合,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中逐步养成,并且,不能通过简单传授完成,而是要在不同的职业情境中通过不同的工作任务逐渐积累和内化。

其三,整体性。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个体行为的外在表象,其各个要素应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在职业经理人身上。概言之,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式的有机组合体,呈现出整体性的特质。

2.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前述职业素养的种种特性使得确定其评价内容、要素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都难以对其展开有效的评价和考核。这就导致人们对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评价的忽视,特别是在体育经理人的选聘和培养中,该问题格外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体育经理人职业素养的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体育经理人阅历眼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情操、品质品格、心理状态等要素的养成。在众多体育经理人职业要求的条目中,职业素养占比偏低;在相关体育经理人的培训中,更是缺乏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

其次,体育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的内涵仍需界定。有关职业素养的界定,目前学界还存在概念交叉混淆、范围边界模糊、内涵层次含混、特性认识不一等问题,而关于体育经理人职业素养应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则更加模糊不清。

第三,尚未形成专门的体育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及标准,缺乏合理的职业素养评价方法。目前,各评价机构对职业经理人知识、能力、心理健康等评价方法和测试手段有相对完善的体系,但是,缺乏体育职业经理人职业精神、道德、作风等方面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3.尝试解决的办法

针对上述体育职业经理人发展中职业素养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以下几个解决办法:

首先,在政策法规中加入对体育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从国家层面加大对职业素养的重视。比如,前面提到的新版大典中,无论是对体育经理人的界定还是其主要工作任务的描述,对职业素养这一“软能力”的突出都不够明显,更多强调的是职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硬能力”。这从某种程度上会加剧人们对体育经理人职业素养忽视的程度。

其次,在借鉴其他领域内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体育的特殊性,具体到体育这一行业,还有必要具体到特定的职业和岗位,对职业素养要素内容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义、筛选,能够进行相对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测度。

从大的方面来说,体育经理人职业素养的界定可从精神、价值观、道德、作风和心理五个层面展开;而从小的方面来说,体育经理人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同时,作为一个体育职业经理人,需要具备比别人更好的适应能力,这些都应当体现在体育经理人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中。

第三,在提高体育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的各种渠道中,应当重视和加强高等院校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较于长短期培训的速成性,高校的培养更符合职业素养的养成性的特点;同时,高校特别是体育类高校在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配套设施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能在多学科交叉的氛围中提升体育经理人的知识结构,还能促成其对知识的运用和职业化程度。更重要的是,高校的人文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开阔人的眼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这些都是体育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职业素养。

(作者单位为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