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彭寿:攻克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环节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特别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应用基础研究是突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制约的关键,受疫情影响,来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也在向国内传导,因此,引导支持高科技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确保我国产业安全和经济恢复的重要支撑。

彭寿代表向《企业观察报》记者介绍说,应用基础研究具有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的特点,2019年我国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科技创新成果实现重大突破。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上仍存在技术储备少、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弱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支持高科技企业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更多参与到应用基础研究中,进而解决科技与经济“脱钩”现象,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玻璃行业为例,长期以来,信息显示面板是我国仅次于芯片、石油、铁矿石的第四大单一进口产品,而面板的关键原材料——基板玻璃一直受到国外“卡脖子”制约。国内玻璃科技领军企业通过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功量产了世界最薄0.12毫米柔性触控玻璃,并实现了自主生产高世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带动下游行业制造成本下降60%,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

彭寿代表建议将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材料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给予资本金支持。比如,信息显示材料是我国的关键基础材料,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系列原始创新成果,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链供应链的“卡脖子”材料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认证周期长,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关键产品在下游的认证和应用,对下游导入产业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引导下游企业推动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建立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打造我国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

彭寿代表建议,围绕“卡脖子”技术产品开通专利、发明、标准的绿色通道,尽快构建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知识产权体系,助推国内企业抢占国际竞争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