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要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作为深耕企业改革发展领域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我会坚持致力于打造创新、合作、协同、共建的交流平台。今天举办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品牌建设研讨会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凯盛科技集团是以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为核心在北京成立的科技型企业集团。作为行业领先、享誉国际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凯盛科技一直以来对中企研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借此机会,向凯盛科技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关于品牌建设工作,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相关部门也有对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有三点学习体会,汇报给大家,希望批评指正。
品牌建设是国家战略
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变化,党和国家不断提高对品牌的重视,将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三个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指明了方向。 2017年,国务院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今年已经是第七个中国品牌日。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从“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维度提出了全面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行动纲领,明确“品牌卓著”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企业如何做好品牌建设给出了战略指导。
国资央企是品牌建设的主力军
中央企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也应该是品牌建设的主力军。为全面贯彻党中央的部署,提高中央企业品牌建设水平,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出中央企业要通过积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带动我国成熟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22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又印发《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的通知》,对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好品牌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有科技型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型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科技型企业也要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企业品牌建设。
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正在逐步形成,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品牌附加值不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品牌不多,需要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国企品牌,是国有企业面向未来竞争的必然选择。
凯盛科技集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
凯盛科技集团是具有历史和雄厚技术实力的科技型企业。过去几年,凯盛集团瞄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全力打造玻璃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开创了玻璃新材料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凯盛科技获评国务院“科改示范企业”专项评估的行业唯一优秀,系列改革成果分别入选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典型案例。其中,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同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瞄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凯盛科技集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正在积极编制《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期望打造质量更好、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效益更高的世界一流品牌。
今天研讨会的召开是基于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凯盛科技集团开展的品牌建设方面的专项课题研究。以课题初步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采用研讨会的形式,希望听取专家的指导后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研究。
今天研讨会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相关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领导发言。这既是对政策的解读,也是对相关规定的进一步交流;二是,由凯盛科技集团介绍在品牌建设方面所做工作以及进一步的想法;三是,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要求的高度,针对凯盛的具体案例,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指导。相信通过与会专家、学者、领导的交流研讨,碰撞思想,集思广益,能够有效地协助促进凯盛科技集团品牌建设迈出新步伐。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企业改革创新发展事业,始终坚持服务于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始终致力于为扩大政、产、学、研合作交流提供智慧型共享平台。在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企研已经开展了包括《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发布、编辑出版《企业改革发展蓝皮书》、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及中国企业改革50人论坛、中央企业ESG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总裁读书会等十多方面的系列活动,并主管主办有《企业观察报》《国企》杂志等“一报三刊”及系列新媒体,希望得到持续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