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冶襄阳图书馆新馆工程 战“疫”复工幕后的故事
岁末年初,中华大地病毒肆虐。1月23日,疫情告急,武汉封城。还在春节假期里的中国二十冶襄阳图书馆新馆工程项目部经理王震辗转难眠,心里面牵挂着项目部的疫情防控和未来复工复产工作。他牵挂着留守湖北的同事,也为襄阳图书馆献礼五一的竣工节点担忧。
春节期间王震和项目部全员用软件协同办公,迅速敲定疫情防控预案和复工复产方案,几次向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申请返鄂,经过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慎重评估和研究,最终批准了王震返鄂开展防疫复工。
“你们什么时候走?”
“领导,我们已做好一切准备,令出即行!”王震迅速联系四名同事,带上筹集的一大批防疫物资,自驾踏上了他40小时的返鄂之路。
疫情阴霾 征途难行
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省市采取了交通管制,王震一行五人清晨从上海出发,原本只需要十二三个小时的路程,在到达鄂豫省界就用了十八小时。王震一路上保持与项目部的沟通,手机用到发烫。早前通过与项目部驻守人员联系初步制定的疫情防控预案和复工复产方案在行程中不断细化。
在鄂豫省界,王震一行却遇到了“麻烦”。因河南省一侧临时发布通知禁止人员流动,虽然王震等人出示了健康证明,但仍旧被挡在隔离线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开门的旅馆,已是凌晨时分。第二天清晨六点,全员吃了点没泡开的方便面就又踏上征程。在调整了返襄路线后,王震一行排了六小时的队,省界的门终于向他们敞开。
离家30小时,王震一行进入荆楚大地。与他们并排的是全国各地援鄂的运输车辆。车辆侧面悬挂援鄂标语,“众志成城,共同抗疫”“湖北加油,武汉加油”……王震心头激动不已,牺牲了春节假期,全员行动推进项目防疫和复工进程,正是为了襄阳图书馆这个十大重点民生工程的顺利完工,这也是抗疫的一份力量。
又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车程,车子终于进入了襄阳界。与以往热闹繁华的“华夏第一城池”相比,疫情下的襄阳极为安静。临近项目部,王震激动不已,打通留守项目的同事电话:“我们要回来了!”
防疫复工 同时推进
离家40小时,王震一行五人回到项目部之“家”。
王震顾不上休息,迅速集结项目部留守人员,“大家辛苦了!知道紧缺物资,上海公司调集了很多防疫物资,保障大家防疫周全”“目前有多少湖北本地施工人员满足复工条件?”“他们健康码落实得怎么样?”王震知道防疫不能松,工期不能拖,民生项目不能等!
对所有施工人员的输出地做了细致的划分后,项目部首先确定了三十余名湖北籍工人可以迅速返工,立即安排定点车辆将他们接回,保障第一批复工人力资源;指定专人将防疫物资做好分类,设置防疫观察点,做好区域分隔、场地消毒等防疫工作,不留死角;实行“每日值班制”。在得到襄阳政府正式复工许可前,项目部必须轮流值班,专人在岗;做好复工后工期倒排、方案编制和其他地区人员登记返岗事项。
四十小时返鄂路,十万火急抗疫情。王震的“四十小时”诠释了“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诠释了“基础建设主力军”和“冶金建设国家队”的责任,更体现了战胜疫情的大爱精神。
五月,襄阳图书馆如约交付,迎接四海来宾。“智慧树”造型象征知识的博大,也浇灌着“植树人”的责任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