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中环水务深耕水务20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从未放松对水务领域的深入探索,因而才得以打造出涵盖水源保护、原水工程、市政供水、流域治理、水环境修复、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并形成了供水排水一体化、污水厂网一体化、工业园区水管家等多种服务模式。

作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水务业务板块的重要力量,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环水务)2003年成立以来,已连续20年被评为“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且近五年均位列第三名。这家以水务环境为主业的央企在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和践行“双碳”理念方面倾注心血且成绩斐然。

近期,企业观察报就中环水务的蚌埠项目、湖州项目、贵阳项目、蚌埠低碳项目四项案例专访了中环水务副总经理杨剑。

以下为专访内容。

 

企业观察报:中环水务在蚌埠布局了怎样的水务方阵?

杨剑:目前,我们公司在蚌埠一市三县共拥有全资子公司2家,包括蚌埠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固镇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有3家,有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怀远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固镇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共运营着15座供水厂、4座污水处理厂、2座再生水厂,总规模约200万吨/日,已基本形成了项目间互联互通,区域项目“同频共振、同轴共转”的大水务格局。

我们通过统筹安排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管理。

 

企业观察报“区域一体化”模式在蚌埠项目中是怎样体现的?

杨剑:从公司管理角度,区域一体化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人员管理方面。中环水务对区域内多家公司推行一人多职,在减少人员的同时,也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

二是财务管理方面。委派一名区域财务总监,实施区域化统筹管理,在规范化管理上,对区域内各级公司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同时统一重大支出、重要事项的审批和报告机制,有效防范风险。

三是市场开发方面。我们公司以蚌埠市区为中心,以点带面打造区域水务一体化格局,先后拓展五河县、怀远县、固镇县新项目,并进行供排水一体、区域一体、城乡一体和厂网一体的产业延伸,深入探索“厂网河湖一体化”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果。

四是党建工作方面。蚌埠中环党委全面加强蚌埠一市三县大水务格局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包括固镇公司、怀远公司等二级公司基层党组织的协同管理,形成强大合力。

 

企业观察报:什么是“以点带面”的方式?

杨剑:我们以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下称蚌埠中环)为平台,充分发挥蚌埠中环的属地优势和品牌优势,全力辐射周边水务市场,从仅满足蚌埠市区供水,到整合周边五河、怀远、固镇县域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构筑了供排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大格局。

 

企业观察报:在进行供排水一体、区域一体、城乡一体和厂网一体的产业延伸时,中环水务遇到并克服了哪些困难?

杨剑:首先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农村供排水的商业模式一直是水务行业关注的难点。

此类项目仅仅依靠使用者付费难以覆盖项目的投资及收益。但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就不能只看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

蚌埠中环与市、县(区)政府通力合作,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8年以来,蚌埠中环水务主持、参与建设了20多项城乡供水工程,解决200多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通过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供水企业的技术、资金、管理优势及央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得项目的建设标准高,施工质量把控严,管理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确保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在城乡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服务”。

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也曾为很多项目的推进造成困难。

例如,实施固镇中环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时正值三年疫情初期,按照固镇县水务局关于实施水利扶贫的统一部署,固镇中环公司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组织6支安装队同时推进,从施工材料供应到后勤供应等优先保障工程建设,公司技术部、工程部分两组入村通水排查,严格按照“一户一表一水龙头”的标准实施入户安装,做到管道埋设、水表箱水龙头安装、场地清理“三到位”,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贫困户入户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实行“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不计条件报酬,强力推进落实。终于让近2万居民如期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也保障了固镇农村居民在三年疫情期间的饮水安全和生活质量。

在实施怀远县城乡一体化供水PPP项目城西水厂配套供水管网工程时,正值抗疫关键时期。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设计工作,蚌埠中环清泉设计公司设计员们将自己关在房间内,与亲人隔离,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与用户沟通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开展工作,按期完成了世纪大道、乳泉大道等21条道路的供水管道平面设计图,总长43773米,保障了后续工程进度。

 

企业观察报:在湖州项目中,“原水—供水—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产业链一体化模式是怎样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管理的?

杨剑:中环水务在浙江省湖州市构建了从水库到供水,再到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水务产业链一体化的“湖州模式”。

老虎潭水库是湖州主要的水源工程,也是全国第一个企业投资的BOT水库项目,总库容9966万立方米,可实现日供水20万吨,服务人口约67万人。

位于湖州东部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目前日处理生活污水10万吨,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是保护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州吴兴童装产业园(砂洗城)项目是工业园区水管家项目,承担产业园内19家砂洗企业及500多家印花企业的废水处理和生产用水供水服务,实现了治污、供水双功能。项目包括污水处理规模2.5万吨/日,再生水规模1.25万吨/日,再生水用于工业园区内砂洗、印花企业生产用水,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

通过水务产业链上下协同,在湖州地区基本形成覆盖原水、供水、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全产业链闭环,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管理,增强了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城市水质,提升湖州“五水共治”的整体效果。

企业观察报:为什么要在贵阳项目中施行集约化利用土地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

杨剑:贵阳是贵州省省会,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以及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和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六广门和贵医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南明河支流贯城河附近,项目的建设是南明河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六广门和贵医污水厂项目处于贵阳市老城区,周边建筑密集。一要集约化利用土地,有效利用纵向地下空间,实现了解决土地资源较稀缺的中心城区的水污染治理问题,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新方向、新思路。二要污水资源化利用,将污水处理与能源回收、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回用等相结合,实现了资源循环和碳减排,是资源化、能源化、生态化理念的具体实践。项目中污水再生利用有两个途径:一是污水经水源热泵系统进行冷/热量利用,为上部综合体建筑制冷/供暖,能效比超过30%。二是实现了100%污水资源化回用,其中20%用于生活用水,80%用于生态补水。贵阳模式的意义不止在治水,更在于通过与上部建筑的用能结合产生的能源循环的生态效益。

 

企业观察报:贵阳贵医再生水厂和贵阳六广门污水处理厂的国内深度最深、全国首例与上部商业综合体一体化建设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杨剑:两座再生水厂分别位于体育场和盐务街综合体地下,埋深约30多米,是国内深度最深、全国首例与上部商业综合体一体化建设的项目。

地下水厂建设的要点和难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平面布置错综复杂,考虑因素众多。地下污水厂结合其上部综合体和体育场的特点进行设计,污水厂的平面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及柱网布置方面非常复杂,需要不断优化布置方案,才能使污水厂在生产、运输、交通、消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与上部建筑有机地结合实施。

二是竖向布置要考虑地下污水厂特色,兼顾各方。在竖向布置上,以构筑物的上口标高为基准,使操作层平整,便于检修和维护,特别是管廊的布置,充分利用空间高度,分层、分类布置,力求尽量顺直,便于交通组织、材料运输以及满足吊装、安装、检修、维护等空间需求。

三是须强化各构筑物的组合,节省用地和水头损失。地下污水厂的设计建设,需有效地将临近构筑物整合在一起或者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将构筑物进行叠放尤为重要,以达到节省建设用地、减小管路水头损失、减少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的目的,并有利于污水厂的通风、换气及除臭。

四是池型选择需合理。考虑到污水厂上部的建筑物,在柱网确定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处理构筑物池型显得尤为关键,避免柱子布置在池内,从而影响构筑物的水力条件。

 

企业观察报:请详细说明贵阳贵医再生水厂和贵阳六广门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哪些“标志性突破”?

杨剑:项目采取地埋式设计,埋深超过30米,创造了全埋深度全国第一、功能结构全国首创、处理工艺全国一流的“标志性突破”,探索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破解中心城区污水治理难题的“云岩模式”。

2021年,在首届“100座‘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处理厂”榜单中,六广门污水处理厂获评“信息化集成标杆污水厂”“空间高效利用标杆污水厂”二项标杆。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获奖名单,贵阳中节能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智慧化管控——《水处理行业经营管理环节智慧化管控场景》荣获经营管理类一等奖。

贵阳两座再生水厂严格按照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建设,创新引入资源化、能源化、生态化理念,采用多种节能设备和循环经济理念。该项目是污水资源化的经典范例,100%污水回用充分实现污水“资源化”和“能源化”的新理念、新战略,从能量自给、资源回收及碳平衡等维度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观察报:为什么要在蚌埠低碳项目中施行智能化低碳水厂示范工程?

杨剑:“水质永续、资源循环、环境友好、能源利用、低碳运行”是行业低碳水厂构建的机理。针对存量污水处理项目进行智能化低碳改造在国内尚属于探索实施阶段,因存量项目边界清晰,所实施的改造工程不能干扰现有水厂的正常运行。

针对蚌埠四污所实施的智能化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其采取的措施均针对存量水厂设计,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项目建设以低碳机理为先导,以现有资源整合和集团重大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为手段,以设备能效提升为助力,以污水再生回用实现资源化利用为支撑,叠加光伏能源的利用、智慧运营平台的赋能,践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智能化低碳理念。

我们认为污水处理行业的“碳中和”技术路径应从污水处理的全流程进行系统性规划,以节能降耗及资源能源回收为技术转型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提升与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实现水处理过程能耗/药耗降低、剩余污泥产量降低、清洁能源替代、逸散性温室气体控制、水资源回用、磷回收、污水余温热源、生物质清洁能源回收,以及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等,以提升我国污水处理的碳减排水平。通过对蚌埠四污的智能化低碳建设实践,为增量项目的智能化低碳设计建设积累经验。

“智能化低碳水厂”示范工程是中环水务积极响应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公司将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增强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支撑能力。

 

企业观察报:中环水务建设的蚌埠第四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永续、资源循环、环境友好、能源利用、低碳运行”是怎样实现的?

杨剑:智能化低碳水厂示范工程中开展再生水回用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水厂智能化等项目的建设,实现减碳50%以上目标。

通过再生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降低自来水使用量,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再生水生产获得的环境效益可以抵消新增深度处理设施带来的环境影响,从而对原有二级处理工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减量。

创新分布式光伏建设,采用柔性支架方式提高装机容量,可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污水运行潜能,实现30%传统能源的替代。通过水厂智能化建设,推动集团重大项目“智能水厂工艺方案”技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应用,建设水务生产运营信息系统、设备能耗智能化管理系统和除磷药剂智能投加优化控制系统,应用膜污染预测模型,可提升水厂精细化、专业化运营水平,降低能源、药剂的消耗,实现间接碳排放量的降低。

项目正在实施阶段,具体数据要等项目结束时计算,预计项目建设完成后碳排放量可减少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