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皞宇:加强央地合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什么是碳纤维?顾名思义,就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纤维,含碳量高于90%。这是一种神奇的材料。说它神奇是因为,只有发丝十分之一粗细,柔软如蚕丝的纤维却比钢硬,比铝轻,比不锈钢耐腐蚀,被誉为材料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成为武器装备、航空航天等关系国防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

由于碳纤维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且难度大、制造装备要求高、涉及多学科交叉,一定程度反映了国家综合工业实力。日本和西方国家为阻止中国快速发展,长期对我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和装备封锁,其中包括对碳纤维的封锁。

恰逢此时,中复神鹰应运而生,于2006年成立,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材集团。中复神鹰是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家掌握干喷湿纺技术的企业,率先实现T700级、T800级、T1000级碳纤维规模化生产。

2021年,成功攻克了T1100级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合液制备关键技术,为后续T1100级碳纤维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2年4月6日成功上市,成为科创板碳纤维第一股。

中复神鹰总部设在连云港,在西宁有生产基地、上海有研发基地,碳纤维总产能1.4万吨,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位均居国内前列;产品与日本东丽主要碳纤维型号的对标,实现了高强高模各类型碳纤维品种覆盖;T700级及以上碳纤维连续多年占国产市场份额70%以上。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上交所审核规则定位为确定了科创板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中国建材集团紧紧围绕科创属性定位对旗下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精准对标,全力部署并推动中复神鹰启动科创板上市工作。

在中国建材集团部署下,历经900天,将近3年的时间,中复神鹰经过一整套严格的审核程序,最终经上交所、证监会的审核通过,获得注册批复,在2022年4月6日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上市首发当天大涨25%。

2022年中复神鹰业绩表现亮眼:相较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70.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17.1%。

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先生曾有一篇茶水理论讲道:“我们国有企业是水,民营企业是茶,混在一起就是一杯非常可口的茶水。我们没有必要一定在里面区分哪些是水,哪些是茶,而是我们高度融合在一起,互相构成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谁也离不开谁。”因此,作为央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中复神鹰,在央地合作中,积极发挥着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复神鹰从T300级开始发力,建设千吨规模的碳纤维生产线,从零突破到建成千吨规模,只用了5年的时间。相比之下,国际行业巨头花了21年时间。

随着持续的技术攻关,中复神鹰突破了干喷湿纺T700级和T800级的技术。2018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中复神鹰颁发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复神鹰3代碳纤维制造技术不断更迭,从成立之初的湿纺的碳纤维技术,到攻克国际领先干喷湿纺的技术,到现在开始进行战略转型,高质量发展,第4代碳纤维攻关和突破。

“苏青结对”——建设了西宁万吨生产基地,于2019年在西宁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占地约800亩,项目一期1.1万吨于2021年9月投产,二期1.4万吨于2023年5月投产。2.5万吨项目的全面投产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高端碳纤维国产化进程,显著提升了国产高端碳纤维自主保障能力,保证了国内碳纤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中复神鹰在西宁的项目实现了三个突破,在国际上突破了万吨的高性能碳纤维的产业化体系,是全球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在国内,是突破了高端化成套技术的自主可控,攻克T1000千吨工厂化技术,同时我们也实现了装备国产化的突破,90%以上实现单线最大高性能碳纤维自主设计。

2021年9月,中复神鹰万吨的投产彻底打破了碳纤维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当时,西宁万吨项目与天和核心舱、白鹤滩水电站一并入选2021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就在日前的11月30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中复神鹰万吨级的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技术进行颁奖,中复神鹰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3年4月,中复神鹰在江苏省连云港启动建设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项目占地1500亩,总投资60亿,建设12条原丝生产线、10条碳化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力提升国内高性能碳纤维自主供应能力,为促进国家材料工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安全支撑方面,中复神鹰围绕大飞机国产替代需求,建立上海航空预浸料及配套树脂研发中心,形成了连云港总部基地、上海研发中心、西宁生产基地等三地协同发展新模式。上海项目于2021年启动建设,总投资5.6亿元,占地约50亩,计划建设碳纤维应用研发中心、2套航空碳纤维预浸料线和1条碳纤维织物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航空碳纤维预浸料100万平方米,高模碳纤维预浸料200万平方米,满足以国产大飞机为代表的航空航天领域和高端体育及工业领域的应用。

此外,今年中复神鹰已顺利通过了中国商飞预浸料PCD的预批准,有多款产品同时满足商飞材料制备要求,已成为商飞优选的上游供应商。

与此同时,通过央地合作,不仅是实现国资委围绕“9+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加快布局价值创造的新领域新赛道,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可以带动当地税收,无论是连云港还是西宁,都带动了税收、推动就业。同时,也推动央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有机统一和落地。

更重要的是,通过央地合作,加强上市资源培育储备,推动科技创新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