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俐: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

洛阳位于母亲河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洛阳现辖七县七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8万,城镇化率66.5%,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5675亿元。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是洛阳的写照,千年的传送。借此机会,用四句古诗来做今天的分享。

第一句:司马光诗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河图洛书开启了华夏文明,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穿梭千年熠熠生辉;隋唐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万里茶道篆刻了时代印记。珍惜中华文明的馈赠,肩负传承创新的使命。我们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起来、“美”起来、“活”起来。102座特色博物馆遍布全城,应天门成为网红打卡地。

当前,洛阳正加快实施总投资20亿元来捍卫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率先在全国打造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整体展示古都历史脉络。

第二句:唐代诗人刘禹锡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诗句描绘了洛阳牡丹国色天香、富贵吉祥,堪称花中之王。其实洛阳之美不止于牡丹,洛阳的网红打卡处处惊艳:老君山惊鸿仙境,小浪底水墨丹青,汉服国潮火爆出圈。近年来洛阳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坚持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全年旅游预计有望突破1亿人次,创收900亿元。

与此同时,洛阳正在加快实施投资40亿元打造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展示中心、阳光里·工业游园、唐·潮青年文创艺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沉浸式文旅项目。

第三句:司马光诗曰,“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

一句浓缩着昨天洛阳的沧桑,一句预见今天洛阳的欣欣向荣。如今的洛阳有近3000个高能级平台“筑巢引凤”,千余家科创企业发展腾飞,研发投入强度连续4年领跑全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接近2000家。目前,已形成2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集群迎风而上、全面起势,规模达到2400亿元,正加快迈向万亿级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展望未来,立足优势,瞄准风口,洛阳正加大实施投资278亿元打造百万吨乙烯;投资140亿元建设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一期;投资120亿元建设嵩县抽水蓄能电站;投资103亿元打造凯盛科技一总部一中心三基地;投资100亿元打造氢能装备园;投资100亿元建设中航光电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投资100亿元建设智慧岛等重大项目。

    当前,洛阳市正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面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营收超万亿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希望深化产业对接,引入更多风口项目、头部企业,合作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激活存量,做大增量。

第四句:唐代诗人杜审言曰,“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这句诗体现了对洛阳明天美好期望,蕴含着洛阳重振辉煌的强大动力。475种“洛阳制造”商品走向世界,百余家境内外500强纷纷落地洛阳。

当前,洛阳已经成为前景无限的投资宝地。这里机遇叠加,有着国家自主创新、自由贸易、高新科技、综合保税、跨境电商等五大平台融合联动。

这里通达世界,高铁枢纽呼之欲出,机场能级跨越提升,中欧航班牵引“一带一路”,枢纽经济促进四路协同。洛阳正在创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这里环境一流,政策免申即享。宁德时代签约到开工不足百天;海蓝集团4天落地,1天拿证,不断刷新洛阳速度;营商环境评价全省领先,法治政府建设全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