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宏武:发展中国自主可控的ESG评价体系

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国内广义的ESG投资规模约有37.5万亿元,已是2020年的两倍。

在中国ESG的发展势头强劲之际,与ESG相关的疑惑与思考逐渐提高了分贝,如ESG评价对企业有什么影响、中国企业为何屡遭西方ESG评级机构的霸凌、中国本土ESG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等。

近期,中国社科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院长钟宏武在央视ESG大讲堂做了题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的专题演讲。

ESG评价的重要性及对企业的影响

钟宏武认为,ESG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生态体系,投资人、信贷机构、监管机构、媒体、公众等利益相关方会从各个角度关注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市值、信贷、市场准入、声誉等方面。

对此,他分享了2则案例。

首先是华润置地。

2022年,华润置地编制发布了可持续发展金融框架,获得了第三方认证机构香港品质保证局(HKQAA)的专业认可,确保了贷款用于可持续发展领域。华润置地当年便累计获取ESG贷款约161亿港元,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其贷款还有利息优惠,累计节约了该公司近800万元的利息支出,降低了融资成本,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好处。

钟宏武解释,这是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时,会看企业的ESG评级,如评级很差,银行会拒绝发放贷款,评级很好的企业自然会有更多机会获得ESG优惠贷款。

其次是伊利的安慕希酸奶案例。

这款酸奶的一大特点是配有水果干,将其加到酸奶里味道更好。不过,伊利没有在市场上直接采购果干,而是辗转找到了广东徐闻的菠萝、四川攀枝花的芒果、吉林长白山的蓝莓。这几处原产地都曾是贫困县,伊利选择这样的果干产地采购农产品能撬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钟宏武总结,对企业而言,设计“ESG味儿”很足的产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出差异化,既能吸引负责任的消费者能提高声誉,还能帮扶贫困乡村,这是多赢之举。

西方ESG评价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西方在ESG评价体系中的优势,钟宏武总结为四种。

一是规模优势。全球ESG评价机构目前已超过600家,且大多数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明晟(MSCI)、晨星(Sustainalytics)、标普(S&P Global)、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等均来自西方。

二是规则优势。ESG理念起于西方,ESG评价标准设立伊始便主要为西方企业服务。其评级默认了自由市场经济、私营企业这两项基本假设——很明显,这两个假设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多年酝酿推广,西方机构仍将其包装为“国际标准”“行业规则”,强压着非西方国家的企业接受。

三是生态优势。西方依靠着曾经在金融、咨询等领域的地位,基本垄断了全球ESG咨询、评级、认证等业务,建立了一条几乎密不透风的生态链。

四是资金优势。目前,全球有约50万亿美元的在管资金配置了ESG策略。其中,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5大市场的ESG投资规模已超30万亿美元。西方国家利用其ESG资金优势,辅以财经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通过ESG指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产品等,深刻影响着全球资本市场。

由于西方机构在ESG评价中占据话语权,因此在对待非西方企业时,往往会表现得很霸道。对此,钟宏武以MSCI对中国上市公司ESG评级系统性偏低为例并加以讲解。

资料显示,MSCI的评级结果分为七档(自高至低为AAA、AA、A、BBB、BB、B、CCC),中国A股的落后企业(评级为B或CCC)的占比高达61%,远高于17%的全球平均水平,而先进企业(评级为AAA或AA)的占比仅有4.8%,全球平均水平是28.5%。

钟宏武认为,造成上述情形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境外评级机构误用统一标准来评估不同国家的企业;二是忽视中国企业独特的社会价值;三是误以为国企之间的合作都是关联交易;四是不理解党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曲解了“党建引领”“党管一切”的真实含义。

本土ESG评价体系进展和亮点

钟宏武认为,中国ESG评价体系建设正在持续进步。

他表示,中国ESG评价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进步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持续跟进。

一是监管政策持续跟进。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围绕ESG所涉及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建设等内容持续出台指导意见或措施。

二是评级产品持续跟进。国内指数公司、基金公司、中介机构等纷纷发布本土评级产品,丰富了中国ESG评级体系。

三是指数建设持续跟进。以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为代表的监管指数,以沪深300 ESG基准指数、中证ESG 120策略指数、华证ESG主题指数等为代表的投资指数,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推出的“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为代表的影响力指数,以全国工商联“民营上市公司ESG指数”和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系列指数”为代表的研究指数共同构成了中国本土指数矩阵,有力促进了中国ESG事业。

四是信披工作持续跟进。2023年,有超过4000家中国企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包括35%(约1800家)的A股上市公司,87%(383家)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本土ESG评价体系不断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内相关业务的增长。

钟宏武专门对总台央视的“中国ESG(企业社会责任)发布”项目作了介绍。

他表示,这一项目的课题组绘制了ESG榜样企业的学术画像:首先是使命,以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其次是行为,指企业要努力减少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正面贡献;再次是透明,即企业要积极回应内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主动披露信息。

项目课题组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权威文件,对标13个国内外ESG标准指引和8个国内外ESG评级体系进行了对标分析,进而构建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127个三级指标在内的通用指标体系。其中,63.78%的指标接轨国际主流体系,92.13%的指标契合国内相关标准,25.20%的指标体现了本土特色的社会价值类指标,包括一带一路、乡村振兴、促进就业等特色议题。

在选定评价样本过程中,项目课题组以A股、港股6405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池,选取2023年4月30日市值规模排名前30%,且已发布ESG报告的企业,并根据上市公司影响力、ESG活跃度等要素综合筛选,最终选出855家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在信息采集环节,主要依靠企业公开信息和第三方信息。

最终,经指标加权和负面信息调整,形成了“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有包括中国移动、华润电力、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宝钢股份、复星国际、伊利股份、中国平安、吉利汽车、蒙牛乳业、迈瑞医疗、中国建材等100家上市公司入榜。


发展自主可控的ESG评价体系

对于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ESG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钟宏武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本土ESG评价体系建设好。

首先,是把中国标准“立”起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应指导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制定既与国际接轨、符合行业规范,又符合中国实情的ESG评价体系。

其次,是把生态系统“链”起来。有关部门应对现有本土ESG机构进行筛选,聚集起优质的评级机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大力扶持有潜力的平台,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再次,是把监管措施“严”起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应监管指导内外资从业机构规范开展评价,重点围绕数据作假、恶意做空、信息窃密等行为实施监管,必要时应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联合执法。

最后,是把信披质量“提”起来。抓住企业ESG信披这个关键环节,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为重点,给予规范性的信披标准指导,把自愿批、半强制批、强制批事项结合起来,推动企业提高信披质量。

二是提升本土评价体系权威性。

首先是丰富指数产品矩阵,解决好国内指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指导指数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创新,提供差异有序、梯次配置的产品,丰富供给面。

其次是强化典型指数效应。发挥好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作为监管指数的标杆效应。配合形成投资指数、影响力指数、研究指数的合力效应,做到“良币驱劣币”,确立典型指数在资本市场的权威,使其产生更大的传导力、影响力。

再次是完善股市ESG指数建设。证监会应指导沪深两市持续做好ESG指数建设,以规范性准则、统一性标准、权威性数据打造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指数体系,不给外方做空中国股市的机会。

最后是加强国际沟通交流合作。财政部、证监会等要与国外相关机构加强交流,引导督促外方加强与中国ESG评价机构合作,如实反映中国实际,客观评价中国经济。

三是拿出“真金白银”的配套措施。

首先,应拿出实质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把ESG评价机构建设纳入高质量服务业建设内容,予以资金、税收、财政、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指导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优先选择本土ESG评价机构为其服务。

其次,金融业务应积极用好本土ESG评价结果。指导内资金融机构在提供优惠信贷等业务时要认真参考国内ESG评价机构意见。同时,强化标杆示范效应,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应及时遴选推广一批用好ESG评价结果的优秀实践案例。

再次,政府采购投资要充分参考本土ESG评价机构意见。政府在重大采购投资时,要把本土ESG评价机构纳入投资或招采的可行性框架中,注意听取ESG评价机构意见,确保政府投资向社会贡献度高的企业倾斜。要发挥本土ESG评价体系的作用,为中国ESG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支持本土ESG机构评价走向海外。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对我国企业参与海外重大项目需要提供ESG评价时,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应优先推荐我国本土ESG机构参与,稳步有序推动我国本土ESG机构出海。在本次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平、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赵其林、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副部长续海龙、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王群、企业观察报记者张恒与钟宏武进行了如下问答。

朱平:如果形成了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肯定会按行业进行评价,那么钢铁行业的ESG评价体系的实质性议题或者影响权重大的指标会有哪些?碳相关的议题权重大概又是多少?

钟宏武“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既是对钢铁工业地位的确认,也是对钢铁企业ESG的期待。社会方面包括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安全生产和可持续供应链建设。环境方面,最重要的是减少“三废”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和节约能源资源。

碳相关议题管理不是ESG工作的全部,却是钢铁工业做实环境管理、创造环境价值的重要抓手,也是评级机构关注的钢铁行业核心议题,需要予以重点关注。

赵其林: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应如何提升ESG报告的国际认可度以及获得更高的国际评级?

钟宏武:简单而言,是“四轮驱动”。一是借鉴国际指引,提高报告质量。在对标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欧盟《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报告指令》(CSRD)等国际指南。二是开展双重实质性议题识别,筛选对公司和社会都重要的议题,针对性地披露议题的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三是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健全ESG数据收集、计算和报告流程,有条件可以进行审验,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四是加强与评级机构的沟通。主动与国际投资者、评级机构进行沟通,了解其关注重点和评估标准,有针对性地提高ESG表现和披露水平。

续海龙:如何进一步拓展ESG信息披露渠道和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更好地展示企业的形象、作为?

钟宏武:我们有一个“ESG FOUR”的解决方案,即完善ESG管理、优化ESG报告、提升ESG评级、塑造ESG品牌。具体做法包括结合集团战略,焕新企业ESG理念体系,提出企业ESG口号;选树企业ESG十大案例,打造集团ESG品牌树;拍摄企业ESG宣传片、主题微电影、短视频;打造自有ESG传播平台,优化官网、官微;设立企业ESG品牌日活动,举办ESG大会,发布ESG重要成果;参加上级机关、国内外权威机构主持的研究项目、交流活动和重大活动,加入国内外主流平台,主动发声,扩大影响。

王群: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钟宏武:一言以蔽之,就是先锋示范作用。一要全方位参与,要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加强交流合作,深度参与政策制定、标准研究、成果发布、沟通交流。二要全过程应用,要完善ESG管理、优化ESG报告、提升ESG评级、塑造ESG品牌。三要全集团下沉,下沉到各上市公司和业务板块,同时加大考核力度,避免两张皮现象。

张恒:现在国内不少机构都在制定ESG评价体系,导致标准不一,各机构之间是否存在合作的基础,他们又应如何加强协调以形成共识?

钟宏武:对此我要表明三个观点。首先,国外没有形成共识。从全球来看,ESG评价本已成为丛林,有上千种ESG评级产品,各个机构评级标准不一,相关系数不到30%,形成共识的难度较大。其次,不同ESG评价产品有不同的定位和目标,因此很难统一。再次,合作的基础是存在的。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符合国情,如果一家国内机构做ESG评价时执意全盘西化,这就不能合作。二是业务互补型的机构可优先合作。三是应以双边合作来突破。客观讲,多边合作机制较难建立,可以双边合作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