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愿央企不要缺席

  8月1日,中国通号在南京首次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ID-Space1.0版,并在南京成功护航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P4垂直起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整合飞行。两个多月前,我曾写过一篇小文谈及这个领域,很高兴其中的“但愿”即将成为“现实”。

我有时候戏称出差频繁飞来飞去为“打飞的”,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飞的”时代可能真不远了。根据《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预期超过6万亿元;同期商用和工业用无人机预期达到2600万架,无人机驾驶员也将增长到63万名。

今天去杭州,明天我们在莫干山和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一起举办“2024中国企业ESG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飞机前,顺手拿了一本赠送的杂志,里面有一组关于低空经济的文章,认真读了这些文章,很佩服中国通号楼齐良董事长的眼界和胆识。

低空通常指的是距离地面较近的空间区域,一般可理解为1000米以下的区域,但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有人说可以延伸到3000米。

低空经济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体来说,它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的低空飞行活动。这些飞行活动进一步拉动了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形态。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低空经济包括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中游的服务运营和下游的应用端,涉及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有机构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

我想象,低空经济要真正形成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就应该像科幻片中那样,城市上空各种小飞机飞来飞去,出门上班打个“飞的”。看了这些文章感到未来可期,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eVTOL的发展。

eVTOL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统称,适用于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观光、空中消防、抢险救灾、医疗救急等场景,具有垂直起降、智能操作、低成本、低噪音、零排放等优点。特别是城市空中交通,必须是垂直起降,必须是无人智能操作,否则即使空中有航线,人工操作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安全。  

这里需要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就是控制系统,必须把满天的飞机集中到一个系统中。从目前无人机表演多达3000架组成各种复杂图案无一失误看,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中国通号从控制地面高铁到控制天上飞机,是有技术基础和优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通号研究进入低空经济领域是有道理的。

eVTOL已经不是停留在想象和PPT上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操作实用的飞行汽车由一家叫Terrafugla的美国公司在2009年发明。这家公司2017年被吉利收购,产品命名为“太力飞行汽车”。小鹏汽车2020年正式入局,设计思路跟太力飞车类似,只是把两个机翼换成了能折叠的螺旋桨。做飞行汽车的企业,国外比较有名的包括美国的Joby和Archer、巴西的Eve、英国的vertical、德国的lilium,它们都已经在美股上市。国内除了亿航、吉利、小鹏,广汽也公开展示过一款产品,另外还有一批新生代创业公司,头部的如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兰特航空、御风未来、零重力等,他们都拿到了巨额融资。据有关国际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2021年eVTOL全球市场规模为69.37亿美元,2030年有望达到305.19亿美元,2022-2030年CAGR约为18.3%。

2023年11月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和标准适航证。2024年2月27日被称为飞行汽车的5座e航空器盛世龙首次实现从深圳到珠海飞行,将地面约2小时行驶时间缩短到20分钟。未来3-5年内首批完成适航取证并投入运营的eVTOL应具备自动飞行功能。

我国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2021年2月,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中,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新增长引擎;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要加快通用航空装备技术升级,推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培育及落地。随着政策助力和技术不断进步,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每一轮新兴产业的发展腾飞都是一次重大机遇,都会涌现出一批头部企业。互联网发展有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清洁能源发展有天合光能、金峰等,电池产业发展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少有央企国企。现在低空经济又来了,但愿央企不会再缺席。

2024年5月10日,CA1712北京-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