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耕新绿 科技赋新能 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储粮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回应时代变迁、把握时代潮流、顺应时代趋势、引领时代先声的时代产物,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内实现经济发展现代化转型的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的科技成果,集中反映了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进一步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了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一般规律,为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储粮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进一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发挥资金链和人才链支撑作用,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为核心引擎,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加快推动粮食行业转型升级,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中储粮“二次创业”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实现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全面跃升
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按照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安排部署,坚持以“绿色、节能、安全、高效”为目标,加大粮食储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力争在中储粮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平台、高效进出仓装备、粮堆生态因子控制、虫霉生态防控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实现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同时,探索创建“数字孪生粮库”“无人粮库”,找到粮食储藏技术研发、装备研发、产品研发与粮食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相结合的复合型增量研发赛道,实现“小步快跑”和“从有到强”的跨越,形成粮食仓储行业科技“策源地”,打造中储粮另一块“金字招牌”。
二是以管理创新为支撑。建立以现实生产力为目标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加强智能扦检设备、粮食气膜仓等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发挥好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库带动引领作用,运用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装备采购“绿色通道”,着力提高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三是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和平台体系,落实好基础性研究经费预算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激励,实现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制度格局,健全企业出题、协同攻关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对重大项目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悬赏攻关,合理有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到储备管理科技创新之中,不断增强数智化管控能力,成为国家粮食储备可靠的战略科技力量。
变革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一是着力深化企业改革。牢牢把握新一轮国企改革目标要求,科学引导先进生产力布局,坚决落实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部署,纵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改革工作机制,加大组织推动力度,进一步做精做深“双百行动”“科改行动”,更好发挥改革“尖兵”示范作用,深入实施价值创造、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创建、管理提升、品牌引领行动,充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二是加快形成“一盘棋”格局。各分(子)公司、直属企业在做好相关科研工作的同时,鼓励员工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开展“三小”发明创造,特别是成都储藏院、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示范库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批全球粮食仓储领域的“科技大牛、行业大拿”,制定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拿出一批能够影响行业竞争格局的核心绿色储粮技术,研发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用得好”的现代化装备,聚焦解决粮食行业“卡脖子”技术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三是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统筹推进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粮食行业人才高地。在“引才”上做优增量,坚持统分结合、分级授权,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扎实做好年度统一招聘工作。拓宽引才视野,积极推进市场化人才选聘,建立高端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灵活采取成果转换、项目合作等柔性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育才”上做强存量,推动“Y”型双通道全面落地,深入实施“青年员工培养计划”工程,围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全方位加强青年人才培养。
(中储粮集团公司第一期“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培训班第二研讨组,张志航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