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要有紧迫感
9月26日,在中国企业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企业改革50人论坛暨创意青岛大会”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傅成玉发言表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还未成为主流,不足以跟上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步伐,抓紧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会上,傅成玉说,数字技术本身不创造价值,只有应用才创造价值,制造业将成为数字技术和智慧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制造业场景应用规模将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象,移动互联网在消费领域,在流通领域,在物流领域甚至结算领域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领域创造的价值大约34万亿人民币,而制造业的应用场景将达到400万亿-500万亿数量级的规模。这样的规模才真正拉动国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最大应用场景。不仅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领域,也是引领我国实现以国内循环为主,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制造业真正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手段。
傅成玉认为,企业需通过数字化和智慧化实现转型升级。制造业全行业的数字转型,整体计划与部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疫情后,我国启动了大规模的新基建,围绕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制造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自身不产生价值,只有被应用,基础设施的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的投资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对于当新基建完成时由谁来应用?傅成玉表示,除了智慧化城市和商业领域,最主要是实业领域和制造业领域,如果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跟不上就会出现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的浪费。
此外,傅成玉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得比较慢,既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也有认识误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误区一:企业把数字化转型等同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当前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以ERP为核心,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力再降低企业成本,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转型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有本质区别。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是对内的,但数字化转型则是直接以客户、以利益关联方为直接对象,为他们创造价值、创造效益,所以是对外的。
误区二:企业把数字技术和智慧技术仅仅视为提升生产效率,其实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更关键的是把企业的生产数据转化为信息,通过信息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转化为价值,转化为生产力,数字将成为未来的生产力。
误区三:企业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误理解为仅仅是部分机器装置设备的数字化、智慧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止是机器设备的数字化、智慧化,还有生产系统的数字化、智慧化,企业管理体系数字化、智慧化。此外,还需整合相关的客户、供应商、承包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联方,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智慧化的企业生态。
傅成玉表示,在生态企业圈里,企业自身的形态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首先,产品可能不变,但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化,产品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会改变,生产方式会改变。第二,以往的生产过程、生产指令、生产体系都是由人来安排的,未来所有过程将通过机器、计算机、电脑来指挥安排。第三,未来的企业既是产品的生产者,更是一个服务平台。作为产品的生产者,企业既可以批量性生产产品,又可以进行个性化生产。
傅成玉表示,数字化、智慧化生态下的企业,要通过平台将生产和服务融为一体。因此企业的形态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变,从表象上是生产领域的变化,本质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甚至是组织结构的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