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黄群慧:双循环不仅要扩大内需,更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25日,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企业改革50人论坛暨创意青岛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以

“后疫情时期的经济新发展格局”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黄群慧指出,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呈现出以下特征:全球经济更加脆弱;全球价值链、供应链剧烈调整;全球债务再创新高已成定局;全球宏观经济治理进入未知领域。同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产业发展方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推动着新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

谈到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经济,黄群慧表示,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抗疫效果。中国经济呈现出深V形的走势。通过分析预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我们认为,中国能够在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黄群慧提醒,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需警惕“修昔底德陷阱”。目前看,在美国进行的主动打压之下,中国在贸易和经济上很难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多年来,中国经济依靠出口导向的工业战略,搭上了上一次全球化便车,快速获得了贸易利益、规模经济、技术外溢,但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外贸依存高,经济风险高,关键技术受限。

“我做过一个统计,在2016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682项短板技术亟待突破。这是一个关键问题。”黄群慧说。

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将实施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GDP第二大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消费人口,这是走双循环战略的基本条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双循环这个战略中,一定是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二者不可偏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物流的循环’或是‘人的循环’。”黄群慧说,在经济学上,循环是有模型的,最简单的模型就是政府、市场和企业、消费者,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完成的循环。生产、消费、交换、分配这四个环节的循环。“现在提的双循环和以前的战略的区别是,在详细分工基础上,强调了系统动态的协同。因为循环是经济活动的本质,因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动态的变化。”

2018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中,最后一个就是畅通;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本身就是我们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前序,现在可以把它强调得更加明确,叫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黄群慧指出,现在大家总认为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就是要扩大需求,但我认为这不全面。习总书记专门强调双循环不仅仅是扩大国内总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例如把以自贸区建设为重点的区域协调战略发展起来。通过改革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市场体系,建设一个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当然这也涉及到分配制度的改革,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建设。同时通过消费转型升级塑造一个新型的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