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发探索光伏与农业的跨界融合
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光伏+”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走向田间地头。光、电、农,在一块土地上是如何实现产业融合的呢?近日获悉,中国绿发因地制宜开发光伏项目,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旁畜牧,赋予光伏更多可能。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这片千百年来由游牧民守护的沃土,如今因中国绿发伊犁尼勒克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牧光互补”模式而焕发出精彩与生机。
牧民哈萨克尔每天早晨都会带着他的羊群,穿过光伏板的阴影。阳光透过板缝洒在草地上,羊群在光伏板下自由自在地觅食。
几年前,中国绿发伊犁尼勒克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所在地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哈萨克尔只能带着他的羊群四处寻找牧场。如今,得益于光伏板提供的遮荫,下方的草地得到了妥善地保护,不仅避免了过度放牧的损害,反而生长得更加繁茂。
同样,在新疆阜康,通过光伏创新运营模式,让这片古老的土地与现代科技实现了和谐共存。光伏板下的土地成了骆驼们的新家,每天清晨,牧民阿依古丽都会赶着她的骆驼群来到这片光伏场区。光伏板如同希望的帷幕,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广东省高州市石鼓镇2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是首个异质结柔性支架渔光互补示范项目。
石鼓镇是广东省规模大、质量优的罗非鱼种苗生产基地,罗非鱼养殖已经成为高州市渔业全产业链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渔光互补项目的引入,将为罗非鱼养殖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光伏板的搭建不仅为鱼塘提供了遮荫,降低了水温,还减少了水体的蒸发,为罗非鱼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罗非鱼在炎热季节的生长,提高养殖成活率。
同时,光伏发电为养殖提供了清洁能源,降低了养殖成本,项目建成后不仅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1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万吨,减少其他废气排放二氧化硫约49吨,更可为当地渔业养殖增加收益约800万元,增加了渔民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近年来,在铜川市宜君县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中国绿发在宜君县尧生镇开发建设了宜君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方式实现土地立体化综合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多产协同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铜川作为“药王”孙思邈的故乡、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镇,现代中医药产业硕果累累。中国绿发引进“光伏+中草药”模式,种植中草药面积达1500亩,由村集体合作社进行经营。
“这里的中草药材3年收获一次,黄芩种了1200亩,每亩可以产400公斤左右的干品,产值在1.6万元左右,党参种植了300多亩,每亩约可收200公斤,产值最高可达2万元,预计中草药种植所带来的收益将达到800万元。”负责铜川项目中草药种植工作的宜君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经理赵开拓介绍说:“中草药种植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和推广,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草药产量和品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整个场区内的中草药材采用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经营,当地的老百姓将直接分享中草药种植带来的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绿发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