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四型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企行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这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改革举措,指明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企改革发展方向。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深化国企“四型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功能型改革,推进事业姿态现代化

国企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促进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确保国资国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决定》明确:“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指出“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是贯彻党的主张、实现国家意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更好履行国有企业功能使命,展现出应有的现代化的事业姿态和政治觉悟。深化国企功能型改革,是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企业使命和功能定位,发挥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安全支撑作用,进而以事业姿态现代化成就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切入点。要提高战略支撑能力、民生保障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在承担好经济责任的同时更好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一是从国企角度,应根据“企业是什么”“国企为什么”“国企干什么”的本质定位,聚焦实体经济,聚焦企业使命和立企定位,切实把提升自身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增强主导产业控制、宏观调控力量、社会稳定顶梁、安全发展支撑、国计民生支柱、公共服务兜底等核心功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二是从国资角度,应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通过主业主责管理、结构调整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投资布局优化、资本预算收支等手段引导国企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坚定担当起中国经济发展顶梁柱、产业跃迁领头羊、安全维护压舱石、科技创新国家队、共同富裕支撑者的角色。三是从国家角度,应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协同,把国有企业纳入国家相关计划,作为支撑和助力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到位的重要杠杆力量,通过其示范效应引导民营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服从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比如水利部就曾在20247月联合公益类中央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灌溉机井“以电折水”取水计量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全社会加快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进一步扩大农业灌溉机井取水计量覆盖面,切实提高取用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体现出国有企业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支撑和经济主导作用。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发展型改革,推进产业生态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反映,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而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发展型改革,推进产业生态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雄心壮志,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国有企业要在以改革促发展上下功夫,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市场需求新变化,加快企业组织形态、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新优势新动能。一要搞好传统产业体的“换代”,实现错位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我国传统产业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将继续扮演着为国民就业提供稳岗保障、为技术进步提供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主动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抓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统筹推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要做好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实现配位发展。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现代产业链中的支撑作用,实施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技术补链、基础固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中央企业应该发挥“链长”企业作用,积极带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现代产业。三要担好未来产业领域的“龙头”,实现抢位发展。《决定》强调: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就是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重要领域。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既关系到我国竞争新优势的塑造,又关系到我国能否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要抓好新兴产业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生态现代化,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治理型改革,推进企业形态现代化

《决定》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重申“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会议还强调“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治理型改革推进企业组织形态现代化指明了路径。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一是着眼发挥“积极股东”作用,变革企业产权组织形态。按照“宜改则改,稳妥推进”原则,通过吸引民营资本、外资、员工资本与国有资本融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集团总部层面引入其他国企资本推行产权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推进子企业股份制改造(有条件的加快上市),探索有限合伙制,实施多种所有制资本合资、合作,探索新型生产关系,从而以产权组织形态的变革倒逼股东、合伙人、员工及其持股会等投资者对企业改革发展的主动深度参与。二是着眼理顺“治理主体”权责,变革企业治理组织形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基础上,增强国企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加深党组织主业化改革;在完善外部董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上,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科学配置董事会成员专业结构构成,进一步加强董事会专业化改革;在深入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基础上,重点在国企子企业进一步加快经理层职业化改革;在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基础上,弘扬企业家精神,聚焦国企功能使命创业拓业,完善“三个区分开来”免责机制,鼓励试错型创新改革,以此进一步加实一把手创业化改革。试点“双层股权制”等同股不同权的治理安排,或像娃哈哈、格力电器、紫金矿业等市县层面混改国企那样赋予更大更多自主权,充分调动治理主体特别是一把手和经营者主动性能动性。三是着眼实现“管理科学”目标,变革企业层级组织形态。以国企内部管理层级和国资监管层级为根据,分层分级实施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层级组织形态。中央管理企业和省属国有企业总部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分别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产业集团,其内部法人企业和地县属国企可推进上市或混改,探索类似于民营企业的管理规制体制机制。四是着眼完善“市场经营”机制,变革企业运营组织形态。国有企业内部经营单位推进基于整体市场联动的多层级模拟法人实体运行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与民营企业相近的真正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总之,国有企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治理型改革,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不断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全面适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和创建国际化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人本型改革,推进职业状态现代化

《决定》强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谈到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重点把握时,开宗明义地指出: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作为国有企业,就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的思想,推进全面深化国企人本型改革,实现职业心态乃至职业状态现代化,更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关键要素特别是“人”这一最活跃的要素上持续发力,塑造企业独特优势。体现在五个维度:一是“为”人民发展,与人民“共情”。要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客户角度,把解决用户“痛点”作为终极需求,全面提升供给质量。要立足社会角度,转变发展方式,维护环境、保护生态,推进职业心态现代化。二是虔心虔意“促”人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促人民发展”的重要思想落实到企业,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坚持“产教融合”,抓好职业培训、英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实现能力上的人企共进。要以人本激励型组织模式为支撑,以党建引领、改革激活、人本激励,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扬创新精神,重振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首创精神,实现劳动者素质和智能化水平同步提升,以技术革新管理改进为实践阵地,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实现职业状态现代化。三是坚持“带”人民发展,与人民“共振”。要紧扣“谋幸福”,重塑企业崇高使命。依托产业、依靠实业,向员工和公众明确回答“我是谁”“为了谁”“到哪去”等哲学问题,彰显企业存在价值,重塑企业发展使命;聚焦“转高端”,共塑企业美好愿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高质量发展,把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多元跨国集团,将传统产业变革为全球英才向往的新兴产业;贯穿“创一流”,统筹企业战略步骤。四是坚持“酬”人民发展,与人民“共享”。作为国有企业,落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当然共享不是“大锅饭”,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创。《决定》政策指出:“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要探索员工持股、利润分红、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等改革方式。五是坚持“靠”人民发展,与人民“共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靠人民发展”重要思想具体到国有企业,就是要把职工群众视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决定性因素,懂得企业的内生动力、创造活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来源于职工群众;就是要把党的群团优势转化为企业人本优势,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创造力,打造创业“生力军”。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在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战略意义,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国企改革正确方向,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实施国企改革新一轮改革行动,把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国有企业应有贡献。

(作者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新兴际华集团总助级专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