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十五五期间,国资国企要进一步提高三个认识、增强四个意识、推进五个创新
近些年来,我们的广大国资国企已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骄人业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各家自身也有诸多困难需要解决。十五五期间,国资国企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通过内部不断创新和优化调整、与中小企业紧密联手抱团成链、与地方政府协同配合构建生态,一起向高质量发展进军。
十五五期间 国资国企要进一步提高三个认识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有明确要求,诸如在总体目标上,要“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产业定位上,要“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在具体管理上,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以及“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等。
为了贯彻落实好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议国资国企进一步明确三个认识:
一是大中小企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结合在一起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完整力量。只有中小企业好了,大企业才能更好。要互相补充、切实融合、有效协同,不能因规模、水平、产业分工、所有权而形成彼此间合作的隔阂、割裂或沟壑。
二在大中小企业合作问题上,大企业要放下架子和身段,主动研究、谋划、组织、沟通,积极主动地将合作做起来,不要等着中小企业曲里拐弯找上门来。要打开欢迎、接纳、合作、融合四个大门。
三是国资国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市场性相结合的特征,在工作摆布上要把握好平衡好。
十五五期间 国资国企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在十五五期间,国有企业要增强担当意识、龙头意识、服务意识、表率意识。
一是担当意识。政治上,要破除独立过自己小日子的意识,切实增强国家担当意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际竞争激烈复杂、经济周期性低迷、结构调整处于关键阶段、社会就业和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之际,国有企业要有“为国家担当、为政府分忧、为百姓造福”的情怀、格局和意识。而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国有企业已经有这个担当能力了。
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已达372万亿元,其中央企117万亿,地方国企255万亿,国有金融资本权益30万亿,总资产量近400万亿元;此外,还有64万亿元的行政事业资产。2023年,国有资产实现利润46333亿,五大国有银行实现利润1.38万亿,两项合计超6万亿;而2023年全国总财政收入近30万亿元。因此,国有企业完全可以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目标任务,积极作为,大胆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龙头意识。经济上,要破除老大意识,增强产业龙头意识。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延伸,天然具有一定行政性、公共性、公益性、市场性相融合的特征。国有企业大都是各个领域的龙头、大哥、链主,一定要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领本领域内广大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国企央企一定要防止自己身上出现牛气、霸气、官气,注重培养平民气、和气、宽厚气。要明白“只考虑把自己小家庭日子过好,不管兄弟死活的大哥不是好大哥”,大哥“要给弟弟盖房娶媳妇,帮弟弟上学找工作”,不能自已吃饱了喝足了而让兄弟们没有着落。意思是说,我们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要有意识地将这个产业、行业、领域带起来,形成航母舰队、飞行战斗群、地面集团军,带领大家共同攻坚克难、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是服务意识。产业结构上,要破除单纯生产意识,增强服务业发展能力,以及为本行业服务的本领和意识。目前,在美国28万亿美元GDP中,一二三分别为1.7:18.3:80,而在这个80%的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几乎占60%,即美国将近50%的GDP是由服务业创造的,计14万亿美元;而我国的一二三分别为7.1:38.3:54.6,在这54.6%中,生产性服务业约为40%,在GDP中的贡献为20%左右,即我国20万亿美元GDP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4.4万亿美元。我们知道,单靠制造业自己,是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而必须有相应数量和质量的服务业支撑、赋能、助力才行。为此,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大型国企,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培育、发展和拓展,争取在为自己服务的同时,积极为产业内广大中小企业服务,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和能力。
四是表率意识。行业定位上,要破除一般型普通企业意识,增强表率和标杆意识。我们国家大规模搞企业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中小企业往往自己缺少创新、探索、吃螃蟹的能力和实力,需要大企业打出一个“样”,形成一个模版,比如研发、质量、管理、品牌、文化、合规、社会责任等不同基础工作,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等新型业务探索,还有人事、薪酬、激励机制打造等管理板块。
十五五期间国资国企要进一步推进五个创新,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一是构建一体化产业体系,把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
国有企业要着力建立产业化体系,起到统领、牵引、链接作用。主要基于某一产品所需的元器件、零件、部件、软件、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技术等进行梳理,构成不同维度、方向和层次的供应链体系。产业链可以分级分层,内部均按技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调节。可想,如果一个大型央企构建起若干条专精特新产业链、带动若干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若干个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建立起一个科学、合规、稳定、可靠的体制机制,我国便形成了不同的制造业航母舰队,新质生产力的打造就有了坚实依托,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强劲动力。要注意的是,这些产业链运作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大数据信息技术,完成市场、生产、科研等产业链管理,切实“精准调节,高效运作”;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形成紧密链接和协同,使大中小企业各得其所,发挥集团军优势。
二是谋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一体两翼业务格局”,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大型制造业国企央企,技术实力强、优秀人才多、资金实力雄厚、组织优化空间大,为此,其在十五五期间,要着力构筑自己的一体两翼的产业结构和两业融合的产业格局。
一方面,在制造业领域集聚主业,不宜跨行业布局,走大型企业的“专精特新”道路,切实做大、做强、做出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制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将自己内部的研发、设计、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人才、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市场研究等不同方面的服务性业务,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独立化、市场化原则独立运作,以便这些业务、服务、专家、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内所有企业。如此,企业内部做到了一体两翼,自然就能形成内部的“两业融合”,使整个企业向协同、健康、高质量发展进军。
三是打造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服务。
每个行业和产业,都有大量共性需求,需要具有公共功能的共享平台。为此,大型国企除了要建立行业性一体化产业体系和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板块之外,还要在公共服务上做贡献。
1、人才培养。目前,接受一般知识型学历教育的学生较多,而很多中小企业急需的专业管理、专业经营、专业技能人才较为紧缺。作为行业翘楚,可以针对行业职业特点和不同时期的需求,举办专业培训班,协助中小企业培养适用型人才,助其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短缺、难找问题。
2、科技研发。每个行业、产业、产品都有一系列相近的技术、工艺、装备、运行软件、实验室、检验检测等,这些具有共性需求的研发内容,需要大型企业担当起来。这不仅会促进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且会惠及整个行业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技术能力和产品产量,最终提升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惠及全社会。
3、管理提升。在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力也必须随之提高,否则便难以实现目标。但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大型国企如果在各类规则、规范、标准、合规、风控、财务会计、法律事务等方面做些探索,为行业内广大中小企业做出示范,使他们可以较为容易地投入使用,本身就是一大贡献。
4、创新发展。一些新业务,需要有人先去“吃螃蟹”,如果大型企业能起到“示范、推广、引领”作用,则会减少中小企业的试验成本、摸索成本、创新成本。如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尤其在国际化、走出去过程中,需要一系列基础要素、业务和体系做支撑,大型国企不应该孤军深入,而应该带领一个产业集群进驻,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影响力,且有利于营造环境和氛围、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竞争性和影响力。
四是联合相关机构,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生态圈或业务集群,一起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服务。
国资国企要基于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在自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与不同机构建立以服务于本行业为主题的联盟组织,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大型商协会、国际组织等的合作。这些联盟成员,在大型企业的协调下,将能更好地基于某一行业的特点设计产品、服务、流程等,更精准高效地服务于行业内的广大中小企业,切实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益和效率。
五是与地方政府联手,建立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基地,助力当地企业高质量发展。
各大型国有企业不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到地方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而要送项目、送服务、送增长点,协助地方政府解决一些他们想做但没能力做、没有想到但应该做的事。国资国企可以考虑,与地方政府合作,一方面围绕制造业建立不同产业链的专精特新产业园,按照专精特新标准打造园区、构建项目、培育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构建具有极强行业属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或集聚区,主要招引专业服务机构、规范服务市场、制定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并面向区域内或全行业提供服务。这一创新,将不仅有利于制造业的自然功能延伸,且有利于整体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质量提升。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