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油气市场迎来新变局

近日,四川省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四川油气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四川省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家新公司的成立,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更被视为打破“两桶油”垄断格局、激发地方能源产业活力的新尝试。

应运而生

四川省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四川省在油气领域的一次重大布局。

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体,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达40万亿立方米,常规气、页岩气资源量均居全国之首。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探明率相对较低。

在此背景下,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顺应市场需求,推出了四川油气公司,力求在国家整体推动天然气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实现本省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在揭牌仪式上,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四川油气公司将依托四川丰富的油气资源,按照探采一体推进思路,全面实施从油气资源获取到勘探开发、销售利用的全链条业务,推动四川省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

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由四川省天府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70%,四川省能投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持股30%,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业内人士指出,自然资源厅通常在勘查、勘探等前期工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或意味着四川省有意在油气勘探开发前期进行更早介入。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四川省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能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多元化市场主体激发潜力

四川油气公司的成立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0年年底,四川省能投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川能油气公司)就已成立。该公司由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98%、四川煤田大地投资有限公司参股2%,是四川首家省属国有资本运作的专业化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国资委,致力于页岩气、天然气、致密气、煤层气等资源勘探开发及一体化综合利用,是该省加快推动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主体。

2024年7月,四川能投天府油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能天府油气公司)也宣告成立。该公司由四川能投与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共同投资,其中川能油气公司持股70%,四川省天府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0%,其实际控制人同样为四川省国资委。川能天府油气公司成立后不久,便成功竞得了四川盆地乐山北和洪雅两个区块的油气勘查探矿权,并在乐山开钻了四川省属的首口油气探井“川能乐探1井”。

至此,四川省已成立了三家省属油气公司,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初步形成。业内人士表示,更多市场主体的涌现,不仅说明了市场对该地区的发展前景抱持乐观态度,更有利于激发该地区的能源发展潜力。

四川盆地油气发展潜力巨大

从中国天然气发展周期和四川盆地资源禀赋来看,四川成立省属油气公司正当其时。近年来,中国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已连续四年超过2000亿立方米,连续七年保持百亿立方米增产。在应用端,中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8.1%,远低于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平均值24%,消费潜力和增长空间较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曾表示,到2025年时,中国天然气年产量就可以达到2500亿立方米。届时,天然气产量当量将超过石油产量,天然气时代将正式到来。戴金星认为,天然气是中国向低碳、零碳能源转型最重要和最现实的过渡能源,它将承担安全供给与绿色低碳的双重使命。

四川盆地作为全国陆上第三大含油气盆地,横跨川渝两省市,面积18万平方千米。根据国家“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达39.94万亿立方米,常规气、页岩气资源量均居全国之首。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目前四川盆地的探明率仍然较低,仅为18.7%,尚属勘探早中阶段,是国内最具潜力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盆地。

对标延长石油未来可期

提及油气行业的成功案例,延长石油无疑是省属油气公司的成功代表。作为中国第一个省属石油公司,延长石油的发展历史超过120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是国内唯一一家省属石油公司。截至2024年,延长石油全年油气当量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2014.6万吨,其中天然气产量达到104.57亿立方米,连续16年增产,晋升为全国第四大气田。

业内人士表示,延长石油的成功经验对于四川省而言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它的存在证明地方能源企业在上游领域是可以成为很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的。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虽然同为省属企业,但延长石油的成立和成长有着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支持政策,在更强调市场化的当下,四川省油气公司的发展环境和途径已经与其完全不同,因此不能从发展规模等方面简单类比。

尽管如此,四川省属油气公司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四川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都为四川省属油气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机遇与挑战并存

长期以来,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由“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负责,深耕于此长达60年。随着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地方国企和民企于2012年之后逐步进入油气领域。四川省当地政府在天然气领域的发力,始于2020年前后。

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到2025年,川渝天然气(页岩气)产量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千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这一规划为四川省属油气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然而,与“两桶油”相比,四川省属油气公司在油气勘探理论、勘探开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例如,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在60年的时间内,逐渐形成了常规气“三古”理论、页岩气“三控”理论,突破了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精细开发、页岩气工业化开采等核心技术,并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这些油气公司实现高效稳产的技术、人员基础,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积累。

因此,四川省属油气公司想要在油气领域获得长足发展,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不过,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省属油气公司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四川盆地不仅是一个油气宝地,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勘探开发区域。四川盆地以具有“三多、三低、三高”(多气层、多类型、多压力系统,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层能量,以及高温、高压、高含硫)的特点著称,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极具挑战性的天然气开发区块之一。

以元坝气田为例,这是世界上首个埋深超7000米的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为了开发它,石油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多轮勘探和技术攻关,西南石油局成功攻克了超深复杂井钻探工程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创新形成了复杂超深井完井和测试技术,实现了元坝气田的高效开发。

除了元坝气田外,四川盆地还有众多具有挑战性的油气田等待勘探开发。比如去年在这里布局的一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就被认为是全球地质条件最复杂、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深井之一。

尽管如此,川渝地区仍然致力于将四川盆地打造成产量达到1000亿方的超级天然气盆地。为此,四川省和重庆市联手建设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打造中国“气大庆”。根据规划,力争到2025年,川渝天然气(页岩气)产量将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1000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

随着更多市场主体的涌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四川省油气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四川省属油气公司的崛起也将有助于打破“两桶油”的垄断格局,推动中国油气产业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