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领域 做好数字金融服务

2023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数字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数字化革命浪潮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经营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数字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2.8%。但城乡之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存在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也存有一定差距。如北京、上海、广东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高于50%,河南、湖北等省份占比仅为30%,且北京、上海、广东等地5G网络和数据中心布局也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数字经济将持续高速发展,中西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将有较大提升,对商业银行相关资金及金融服务需求也将不断增大。因此,商业银行要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信贷资金流向,不断强化数字金融服务。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进一步强化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通过提供专项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发展。围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千兆宽带应用示范项目、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建设项目以及北斗增强系统建设项目。围绕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智能电网、充换电设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交通、物流、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领域优质项目支持力度。围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超算中心、试验验证设施、技术开发设施建设项目。

在重点领域数字化产业发展方面,可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定制化金融产品、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助力科技企业成长,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重点支持信息通信设备、数据中心设备、5G与物联网设备、超高清视频设备、智能传感器等数字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以及算法设计、关键软件、信息安全等数字技术保障领域企业发展。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应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融资等产品创新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在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方面,可针对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提供智能化改造、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金融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产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通过提供智能制造专项贷款、设备融资租赁等服务,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领域应用。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支付、线上信贷等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支持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

商业银行应将推进数字化经营能力提升,作为本行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为驱动,推进产品、营销、渠道、运营、风控、决策等全面数字化转型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深度融合,切实优化自身数字金融服务。

首先,加快完善顶层设计,为推进数字化发展明确战略指引。从全局出发,积极调整自身经营架构,成立明确的数字化转型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条线分工职责,统一协调领导全行数字化经营能力提升工作。强化前瞻规划,制定清晰明确的转型战略,提出数字化转型总体目标,明确各部门、各层级具体的实施路径。围绕数字化发展战略目标,结合政府部门相关政策以及本行实际,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营”趋势的政策制度体系,紧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带来的技术和业务逻辑变化。特别要聚焦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持续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完善业务管理要求和风险管理策略。根据总体规划目标和发展路径,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为各部门、各分支机构量身制定发展任务计划,并定期监测数字化转型进展,及时跟踪、解决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推进。

其次,丰富线上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模式,为推进数字化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应围绕客户需求,深入挖掘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创新推出智能化、场景化的金融产品。聚焦个人客户在衣食住行、旅游娱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高频生活消费,聚焦产业链核心客户“互联网+”转型发展需求,聚焦政府部门推动的智慧城市和在线政务平台建设等场景领域,聚焦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持续强化资源整合和产品整合。推动自身与产业、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强与互联网公司、渠道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合作,共同打造数字金融生态圈,根据不同场景特点推出综合服务方案,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中,为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个性化金融体验。改进优化产品研发方式,把科技与产品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落实到位,优化线上化、智能化的线上金融产品体系,围绕客户体验及时调整迭代产品,进而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数字金融服务覆盖面。

第三,推进生产系统智能化应用,为推进数字化发展夯实数据基础。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核心系统的升级改造,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数据资源覆盖的全面性和数据服务效能,确保业务处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搜集、存储、分析客户在本行金融及非金融数据,并积极引进工商、税务、海关等外部数据,在客户画像基础上,精准分析客户在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消费金融、信用卡等方面的资金及服务需求,有的放矢地予以对接。推进机构、产品、客户、合同等要素数据标准在商业银行内部各系统平台的统一,强化系统间的数据实时联动与及时更新。

第四,加强数字化风控系统应用,为推进数字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商业银行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风控体系,提升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确保业务稳健运行。应加强客户数据保护,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合规性,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强化数据赋能,加强对洗钱、涉诈活动特征的跟踪总结,不断丰富反洗钱、反欺诈数据资产,升级优化模型算法,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切实为基层赋能减负。构建并完善线上信贷产品风险信号模型库,利用数据和模型提高线上信贷产品风险识别能力,为风险监测、处理提供有力手段。依托大数据挖掘平台,开展常态化数据分析工作,从风险表现、客户结构变化等方面精准捕捉风险演变趋势,前瞻性进行风险预警,为差异化调整业务管理和风险管控策略提供决策支撑。优化完善资金用途类监测模型,不断提升风险监测识别能力。依托风险画像预判客户贷款偿还能力,研发信用风险类前瞻预警模型,更好地识别预警潜在风险。

第五,打造数字金融服务人才队伍,为推进数字化发展强化人才支撑。以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为着力点,引导全体人员进一步提高对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认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坚持公平、公正用人,重点发现和启用商业银行内部专家型人才和骨干力量。同时,积极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引入具有科技、数据分析、绿色经营管理等多重能力的跨行业人才。健全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数字金融相关工作的各级行人员,遴选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系统性培养,打造一支数字金融专业人才队伍。积极组织业务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科技部门的人员交流,提升人员实战能力。完善贡献与业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数字金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正向激励。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