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央企重组掀起产业巨变


地方国有车企反应成焦点

    

在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的当下,央企重组整合是顺势之举,更是破局之策。

“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329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的发言直击蓬勃发展的行业趋势。这股力量层层下探,直抵产业根基,激荡起影响深远的变革潜流,为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锚定新方向。

重组大幕开启

国资委表示,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是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此外,还将鼓励央企加大其他合作。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车企兼并重组成为破解行业内卷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35.5%。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汽车央企分别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装集团”)旗下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汽车”)。

今年初,东风与长安宣布重组,掀起行业巨浪。

328日,东风股份管理层在2024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其与长安汽车的整合工作正在控股股东层面有序推进。预计整合不会是简单的一加一,会针对相近的业务板块进行梳理,避免重复竞争,提高彼此竞争力。

在东风公司与兵装集团汽车资产重组前后,长安汽车及其控股股东兵装集团的高层调整持续不断。16日,正值重组新闻发布前约一个月之际,长安汽车突然宣布重大人事变动: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调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及党组成员。此次调整引发业界关注的是,王俊在兵装集团履新后仍保留长安汽车管理层职务,这一安排打破了“兵装集团高层不兼任长安汽车职务”的惯例。

进入2月,兵装集团管理层持续调整。217日,东风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治平正式调任兵装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331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引望”)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据天眼查App,华为持股比例由原本的100%调整为80%,新增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和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下称“赛力斯汽车”)两大股东,分别持股10%,徐直军任引望董事长,余承东和朱华荣任副董事长。其中,阿维塔科技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和华为三家联合打造,而赛力斯汽车则是华为智选车模式的重要合作伙伴。

汽车行业分析师顾彦涛告诉《企业观察报》:“一系列高层调整动作频繁,是为重组整合做人事布局铺垫。东风与兵装集团汽车资产重组,是涉及庞大业务体系与复杂组织架构的重大变革,需要具备丰富汽车行业经验与卓越领导能力的高层统筹协调。以周治平为例,其曾在一汽、东风任职,拥有在三大汽车央企工作的经历,熟悉不同企业运营模式与管理风格。”

顾彦涛认为,兵装集团集齐三大汽车央企前任高层,形成多元化、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面对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政策调整等复杂情况,不同背景高层能够从多角度提供见解,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结合各自在不同企业积累的经验,共同研讨如何提升长安汽车及重组后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包括产品规划、技术研发方向、市场拓展策略等,提升企业在行业变革浪潮中的适应能力与引领能力。

“引望的股权变更与高层任职调整,更是长安汽车强化与华为深度合作、加速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信号。”顾彦涛认为,通过此次股权调整,长安汽车在智能化转型战略上与华为联系更加紧密,而高层任职变化也保障了合作项目在决策与执行层面的高效推进,高层调整是为实现企业智能化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关键部署,同时也是对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央企加大其他合作”的进一步落实。

多重方式破局内卷

国务院国资委对汽车央企的战略布局早有规划。20243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曾表示,国有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还不够快。国资委决定对一汽、东风、长安3家受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汽车央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与资源分散问题,多家央企在研发、生产、市场等环节各自为战,造成大量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4年一汽、东风、长安等虽然在新能源领域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但是因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研发效率大打折扣,与比亚迪、特斯拉等行业头部企业仍存在差距。

如今,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意味着汽车央企整合将步入快车道。此次重组,是一套组合拳,有着清晰的破局思路。

苟坪指出,要着力优化布局,实现量质提升,稳步推进重组整合。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表示,通过战略性重组,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能够提升产业集中度,减少内耗,形成规模效应。在技术革新的关键时期,新能源与智能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赛道,重组后的央企有望集中力量攻克动力电池、汽车芯片、智能驾驶等技术难题,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绿色环保方向转型。

苟坪强调,鼓励支持汽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这意味着汽车央企的重组整合并非局限于内部,而是要构建更广泛的产业生态。与民营企业、科技公司等开展深度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33日,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展开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结合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双方还在探讨资本层面的进一步合作,以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在智能化领域,整车央企也在持续深入与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合作,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产业链方面,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能够保障供应链的稳定与高效。例如,在华为Hi模式下,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和猛士等品牌均开启了紧密合作。20231024日,一汽解放与华为在华为深圳坂田基地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涉及AI、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等领域。2024年年初,一汽解放在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与华为合作的自动驾驶产品将应用于L4低速场景,目前产品开发正处于概念设计阶段。预计该产品将于2025年年底量产。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低、渠道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国资委还将统筹推动汽车央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准确把握海外市场需求,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塑,特斯拉、大众等国际巨头凭借技术、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汽车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必须抱团取暖。通过战略重组,汽车央企能够整合海外资源,打造统一的海外销售渠道与服务网络,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从中期维度看,央企整车厂战略性重组有助于整合供应链资源和减少品牌低效竞争,提高央企新能源汽车品牌市占率;结合“不搞内卷式竞争”及“加大力度高质量走出去”的表态,整合后央企的远景目标有望为打造新能源车厂出海标杆。

变革下的新棋局

整车央企的战略性重组,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行业内外的深度思考。331日早盘,一系列利好消息为汽车整车板块注入了强劲动力,开盘后该板块迅速上扬,展现出凌厉的涨势。安凯客车飙升了7% 东风股份涨幅超过4%。此外,中通客车、中集车辆、江铃汽车等多只股票也纷纷跟涨。

此外,对于拥有地方国资背景的车企,如上汽、广汽、北汽等,在央企整合的大趋势下,未来走向备受关注。

央企整合后,资源更加集中,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挤压地方汽车国企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汽车国企是否有必要推动兼并重组?谁是最适合的合作伙伴?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顾彦涛坦言,从产业发展逻辑看,地方汽车国企或与央企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提升竞争力的可行路径。区域性车企可能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具有战略协同性的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汽车产业整合呈现多维动态格局。

上汽集团与奇瑞、特斯拉等企业的深度业务联动,也有其与华为联合孵化的尚界品牌落地;广汽此前与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展开合作,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一定进展;北汽集团与吉利控股的技术合作动向曾引发业界关注……照此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车企进一步深化与各方的合作,通过战略协同深化行业布局,包括与其他车企进行战略整合的可能性。

田力直言,市场集中度提升背景下,民营车企需重新审视研发投入与市场回报的健康匹配度,避免粗放式扩张。央企整合形成的规模示范效应,正倒逼民营车企加速战略迭代,新势力群体已率先成为产业资本与跨国巨头优先锁定的整合标的。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头部新势力,正面临技术迭代与产能爬坡的双重资金压力。通过与国资的战略协同,既可突破融资约束,更能获取政策端支持。

此前,蔚来通过与安徽省国资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资本叠加政策资源的双轮驱动。此举是国资与民营企业的良性互动,使新势力造车企业得以在保留创新基因的同时,借力国资信用背书突破市场准入壁垒,形成“轻资产运营+重资源赋能”的新型竞合范式,为行业整合提供关键样本。

田力进一步明确,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既是响应国资委对央国企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的改革要求,也是应对全球竞争压力的主动选择。通过整合,有望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同质化竞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