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和招投标领域成反腐重点



大数据反腐衔枚急进

工程建设和招投标领域,因其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政策专业性强,一直是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问题易发高发的“重灾区”。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整治力度,以斩断利益链条为精准发力点,坚决整治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压缩寻租空间。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并对着重抓好金融、国有企业、能源、消防、烟草、医药、高校、体育、开发区、工程建设和招标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系统整治作出了明确部署。这一部署,无疑为工程建设和招投标领域的反腐斗争指明了方向。

国资央企积极响应纵深推进反腐

国资央企作为工程项目建设和招投标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反腐斗争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2025110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对2025年国资央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深入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绩实效,引领保障国资央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指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历史性成就、当前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部署。他强调,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监督质效、纪律建设质效、风腐同查同治质效、巡视和整改质效以及责任落实质效。

为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国资央企纷纷行动起来。以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纪委聚焦招投标、财务指标真实性、劳务费、工程设备管理、物资管理、风险防控等6个工程建设关键环节,从重点子企业、重点项目入手,开展“清廉工程”专项治理,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有力打击了围标串标、虚增合同额等腐败问题,有效净化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政治生态,助推了工程板块扭亏为盈。

“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制度、责任、执行、评价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平台提高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保障工程建设依法合规、风险可控、有序运行。”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监察专员闫立兵表示,要在深化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行业性、系统性风险上再发力,破“潜规则”、立“明规矩”,打好惩、防、教、治“组合拳”,打造“阳光工程”“合规工程”“清廉工程”。

地方纪委联动协作形成反腐合力

除了国资央企外,地方纪委监委也在工程建设和招投标领域的反腐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四川省纪委监委持续推进工程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腐败问题,保持高压惩治力量常在。

据四川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将继续坚持办案引领,加强同发展改革委等职能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投诉、信访等信息共享和线索、案件移送协调机制,凝聚纪检监察、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合力,对工程招标投标、代理机构、项目监管等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治理。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提高反腐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纪检监察机关也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持续推进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持市县两级贯通,完善“室组”联动、“组组”协同监督机制,对照招投标档案,深入现场开展清单式监督、嵌入式监督,并运用市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监督平台,精准锁定、大力纠治突出问题,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们将保持高压震慑,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评标专家和招标人代表、职业‘掮客’等重点人员,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集中查处一批重点案件,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哈尔滨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郑国志说,要坚持以改革精神促改促治,督促行业监管部门强化招投标电子平台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其他相关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流程和专家评审工作,营造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市场环境。

以案促改,深化治理

在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结合查办案件加强类案分析,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有关地区、单位完善制度机制、堵塞漏洞,规范权力运行。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电网公司纪检监察组印发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聚焦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建立事前研判分析、事中立行立改、事后系统整治的“全周期”以案促改促治工作机制。

为强化工程建设领域系统整治,驻国家电网纪检监察组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一方面聚焦外包商采购、合同管理、结算支付等环节,严防“乱设槛”“乱插手”,严禁违规结算、超出合同约定付款等问题;另一方面聚焦重点人员,督促严格落实对公司各级领导人员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进行记录的规定,规范记录报告程序,严肃查处违规插手干预重大事项等行为。

为进一步形成震慑效应,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地纪委监委还公开通报了多起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件。例如,2024年,山东省公开通报两批6起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件。

其中,济南高新区原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昊在2011年至2021年期间,接受多家公司实际控制人请托,通过透露采购项目评分标准、授意围标串标等方式帮助相关公司中标多个项目,并收受巨额财物。李昊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

湖南省也有多起国有企业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腐败问题被通报。如湖南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学高在2017年至2023年期间,与下属合谋为预先承诺送“好处费”的承建方量身定做招标文件,帮助其顺利中标风力发电建设项目,并收受巨额财物。汪学高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李大卫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指定施工方、向中标单位负责人打招呼等方式帮助某私营企业主承接多个土建工程,并收受巨额财物。李大卫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追究刑事责任。

浙江省淳安县着力推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查办了千岛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光贵严重违纪违法案。经查,在淳安县第三中学新建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王光贵受工程老板唐某某请托,在招投标文件未向社会公布的情况下,提前向唐某某泄露招标文件内容,为唐某某在投标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便利,后第三中学新建工程由唐某某挂靠的某公司以2.4亿元中标。

大数据赋能正风反腐

在反腐斗争的新形势下,科技的力量不容小觑。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要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AI时代,纪检监察机关也在主动拥抱新科技,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监督穿透力,精准发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加强预警纠治;提高办案效能,加强信息查询分析研判,迅速有效突破案件。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纪委监委在查办一起工程领域招投标腐败案时,就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320日,办案人员登录桂林市工程建设领域监督平台,很快发现了问题——相关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及招标人关系异常、中标概率异常等16个风险点,且该案涉及项目中标单位某股东与招标代理公司某股东系同一人。系统发出“投标联系人异常”预警提醒。大数据的发现,为案件进一步查办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桂林市工程建设领域监督平台于202312月试运行,收录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数据资料。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把异常问题信息和监督需求衔接起来,帮助纪检监察机关发现工程项目背后的廉洁风险。这一平台的启用不仅有效减少了调取数据的时间成本,还能做到对人员、单位、项目等风险点的提前预警,大大提高了监督效能。

除了桂林市外,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反腐斗争中的应用。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纪委监委也通过数智公车平台系统实现了对公务用车的实时监控。以往,公车管理过程中存在监督方式传统单一、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临平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迭代升级数智公车平台系统,通过打造GPS监管功能、建立“一车一档”模块等,实现了对公务用车运行状态、行车轨迹的实时监控。现在,纪委监委可以随时通过平台随机抽查部分公车的使用情况,确保公务用车的合规使用,有效防止了“车轮上的腐败”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