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上市公司哪家强
谁是A股现金分红王
A股上市公司开始密集披露2024年经营业绩。
《企业观察报》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2000家A股上市公司通过发布年报或业绩快报的形式,公布了2024年经营业绩。另外,已有74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或股东提议,合计分红金额达到9064.63亿元。
在已披露经营业绩和现金分红方案的上市公司中,以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位居前列,央企上市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分红王。
多个券商机构指出,在政策推动和央企上市公司带头示范作用下,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频次与规模较以往明显改善。同时,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央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居前
从营收规模、净利润两方面看,央企上市公司表现出了较强的赚钱能力。
截至目前,在已披露2024年经营业绩的上市公司中,中国石化以3.07万亿元的营业总收入,位居首位。从营收规模上看,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移动、中国平安分列第二至第五位,营收总额分别为1.16万亿元、1.07万亿元、1.04 万亿元、1.03万亿元。
此外,工商银行、比亚迪、中国交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工业富联、中国中冶、中国人寿、中国电信、江西铜业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在5000亿元以上。
以每日实现的营业收入计算,中国石化以84亿元位居首位,中国中铁超过30亿元,中国铁建、中国移动、中国平安、工商银行、比亚迪、中国交建、建设银行等上市公司每日营收超过20亿元。
净利润是考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截至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油、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上市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神华、中国石化等上市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50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3658.63亿元,位居首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海油分列第二至第七位,净利润分别为3355.77亿元、2820.83亿元、2378.41亿元、1483.91亿元、1383.73亿元、1379.36亿元。
以每日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工商银行每日实现净利润约10亿元,建设银行超9亿元,农业银行超7亿元,中国银行超6亿元,招商银行超4亿元,中国移动、中国海油、中国平安超3亿元。
央企上市公司成为分红王
盈利能力居前的央企上市公司,也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分红主力。
目前已有约74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或股东提议,合计分红金额达到9064.63亿元。
从已披露的2024年度分红金额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达到500亿元以上;中国移动、中国神华、农业银行分红金额达到400亿元以上。
其中,工商银行以586.64亿元的分红金额位列第一,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位列第二至第五位,分红金额分别为515.02亿元、504.4亿元、499.4亿元、449.03亿元;此外,中国石化分红169.79亿元,中远海控分红161.31亿元。
这其中,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分红拿出了史上最大手笔。
例如,招商银行2024年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派现金额占净利润的33.99%,每股分红及分红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本次分红后,招商银行上市23年来累计分红金额已突破4000亿元。
中国移动表示,2024年公司派发的红利将首次超过千亿元,分红率将达到约73%。
中国神华则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大手笔分红。
受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影响,2024年,中国神华实现营收3383.75亿元,净利润586.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和1.7%;尽管如此,中国神华坚持拟派发现金红利金额约449.03亿元,这一金额占其2024年度净利润的76.5%。
多个券商机构指出,在政策推动和央企上市公司带头示范作用下,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频次与规模较以往明显改善。
202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多部门出台市值管理和注重投资者回报的相关政策引导。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作出要求。例如,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等。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引导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推动中央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规范减持行为,积极解决控股上市公司长期破净问题。
多个券商机构认为,在此背景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显著提升,通过分红、回购、派息等方式回馈投资者,提振了市场信心。
国有企业市值管理将进一步推进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A股市场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26.68%,市值占比达46.78%。业界认为,加强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核心力量。
梳理公开数据,在相关政策持续推动下,2024年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通过分红、股份回购与增持、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加大市值管理力度,全年累计完成回购金额263.8亿元,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增持总额达249.52亿元;现金分红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央企国企实施派现企业占比达19.72%,高于A股18.87%的均值;累计派现总额5394.52亿元,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77.42%;从盈利分配指标看,央企国企前三季度分红率保持在18.2%。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表示,截至2024年底,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境内总市值同比增长了17.6%,这说明资本市场对央企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表现出了认可。
2025年是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国资国企相关市值管理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央企国企主要负责人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
梳理公开信息,截至目前,至少有21家中央企业在2025年度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到“市值管理”,并制定了多元务实的举措。例如,中国铁建表示,将按照国资委要求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及估值提升计划;中国东航提出,要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系统方案;中国黄金表示,要推动旗下4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纳入业绩考核。
地方国资国企中,安徽省国资委提出探索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强企业上市和市值管理工作;河北证监局与河北省国资委联合召开市值管理座谈会,推动将市值管理纳入省属国有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考核体系。另有部分地方国资公司制定方案,提出了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扩大资产规模的目标,并要求旗下控股上市公司制定完善市值管理制度。
徐驰认为,在进一步推进央企国企市值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资本市场对稳定的红利发放具有溢价效应,企业应重视可持续的分红规划,以稳定投资者预期;二是合理运用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工具,包括对有战略协同效应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重视股份回购,并积极运用新型货币工具,稳定股价与市场信心。
“要防范伪市值管理的冲动,避免短视,着眼长期,推动形成企业效益增长、社会价值提升与市场估值提升‘三位一体’的正反馈效应。”徐驰说。
中航证券认为,在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下,原本具有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但实际分红率较低的公司,或将加速提升分红率,为投资者贡献超额收益。城商行、农商行、国有大型银行、油服工程、乘用车等行业有望加速提升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