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汝林:高质量构筑大模型时代数字新基座
5月10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企研数字经济与数据资产工作委员会、企业观察报社承办的央企AI+大模型应用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中国通信服务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基建首席咨询顾问唐汝林发表了主题演讲。
唐汝林指出,大模型时代驱动算力基础设施呈现新特征。当前,全球算力结构正从通用计算(通算)向智能计算(智算)加速倾斜。以国内为例,2021年CPU服务器采购量达到峰值后,近三年持续放缓;而AI服务器出货量则保持高速增长,智算占比从2010年的3%提升至2024年底的29%。尽管增速较高,但是我国智算占比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目前美国智算占比约为45%左右。
在投资层面,据中国通服数字基建产业研究院初步统计,国内智算中心年投资增量空间至少超2000亿元,智算中心投资进入窗口期,近期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导致短期投资趋缓,但是长期更利好市场理性发展。从投资主体来看,唐汝林分析,互联网大厂自建算力需求将逐步转向租赁模式,运营商因总体投资缩减,对智算中心的投资步伐亦将放缓。相比之下,央企已成为智算增量投资的主力军之一。另外他进一步指出,当前智算中心建设呈现“大集群稀缺、小集群泡沫”的特点,国内70%的智算中心规模低于千卡,实际运行效率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足。
明确智算中心(AIDC)的定义与功能是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唐汝林提出了AIDC的分层架构,其核心不仅包含数据中心、GPU服务器等硬件,更需构建算力调度平台及AI中台层(数据中台、模型服务等)。他强调,当前国内智算中心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问题,硬件投资占比高达80%~90%,而软件投入普遍不足。从建设属性来看,智算中心是投资密度更高、结构更复杂的“AICT”类基础设施,拿能耗来说,智算中心单位算力下的能耗较传统数据中心是更低的(假设按同等算力类比),也就是说更省电的,但纵向来看仍面临规模增量下更为严峻的能耗压力。
他提出智算中心建设的“三三三模式”:三类集群,即面向预训练的大规模集约化集群(万卡级、训练不计成本追求先进性)、行业属地化训推集群(千卡级、关注国产化适配)、边缘推理集群(小规模,追求高性价比);三类主体,即大模型厂商、央国企、专业服务商等主要主体差异化参与;三类标准,即极致高密机柜下的液冷、高密度下的风液混合趋势、中等密度下的风冷为主。
展望未来三年,唐汝林预测会出现三大趋势:国内或将出现10万卡级智算集群,能源基地与算力中心集群的协同布局,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逐步广泛落地;泛在算力网络渗透至个人及家庭场景,推动AI应用和算力的全民化。技术突破方面,光子芯片被寄予厚望。光子技术可显著提升芯片互联速度与模块集成能力,借助系统优势来突破芯片制程带来的限制壁垒。
唐汝林最后介绍,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三个“第一”优势。首先,作为龙头型服务商,是中国通服数字基建产业研究院的载体公司,其参与规划建设的数据中心标准机柜规模超100万架,智算中心项目达30余个。其次,以最快速度打造了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万卡智算中心项目——之江实验室项目。最后,在中国通服体系乃至国内设计院独有设立的近200人咨询研究事业部,使其基于“管理+技术+行业”融合咨询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在业内成为鲜明特色,影响力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