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邀国医大师参与“全国爱肝日”活动
2020年3月18日,是第二十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参与爱肝行动,共创美好前程”。在“全国爱肝日”即将到来之际,片仔癀特邀国医大师王世民分享中医护肝知识,全民参与爱肝行动,共同呵护肝脏健康。
中国肝病现状如何?
我国是肝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000万例丙肝感染者,每年死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超70万人次。除病毒性肝炎外,由生活方式引发的脂肪性肝病,其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并有年轻化的趋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总数预计将增至3.1458亿,是全球NAFLD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医的肝和现代医学的肝 有何异同?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既有中医中药,又有西医西药——即现代医药学。由于历史地理的不同,它们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观察治疗的诠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中、西医学对肝的认识也有不同。
现代医学的肝即是解剖学的肝,它摸得着、看得见,位于人体的右肋,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中医讲的肝则大不一样,当然也包括现代医学的肝,但中医的肝是泛指两肋的部位为肝之所在,还泛指“精神”、神经系统和某些热病种的一些证候,《内经》有言“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如闷闷不乐、少言寡语、眼目红赤、耳鸣耳聋等,常视为肝郁不达、肝经有热或肝火盛炎等。更重要的是它和消化系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例如吞酸烧心、不畏饮食等,常视为肝胃不和、肝木克土。在治疗用药上常常都需要肝脾同治,所以著名中医孔太老孔伯华先生在《脾胃病论》一文中指出:“脾胃病必系于肝,肝病必系于脾胃”。这一观点在今日更应重视。试观当今之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纵恣口福、无所不尝,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人,嗜烟酗酒、膏粱厚味,再加上追求夜生活,半夜三更不睡觉,又不运动,因而大腹便便,苦于慢性肝炎、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患不在少数,其症候多属“脾湿肝热”。中医学认为,肝郁之火为实火,能灼伤阴津、损耗正气,《内经》所谓“壮火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在治疗中常用清肝健脾除湿法治疗,这也就是片仔癀用于保肝和治未病道理之所在。
春季是最适合保肝的季节?
《黄帝内经》有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肝主疏泄,性喜条达。”“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春季万木争春,生发向上,根据中医理论整体的天人相应观,肝脏胆腑应春季,属木,且春季肝胆易受时令之邪侵犯,容易滋生各种疾病。在春季,肝气旺而升发,顺应春气调养好肝脏有助于增加抵抗力,抵御外邪对身体的侵袭。因此春季是保肝调肝的重要季节。
保肝与“治未病”之间 有什么关系?
“治未病”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蕴含着未雨绸缪的预防学思想。“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称:“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目前“治未病”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时,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根据大量文献记载,肝对人体极其重要,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诸多因素皆和肝有密切关系,中医“治未病”可以从肝论治。
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片仔癀的处方组成、功效与此状态相当契合。其中,牛黄清热泻火、平肝息风、解毒开窍;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三七散瘀止血、消肿止痛;蛇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胆。诸药与其它药合用,经独特的制作工艺调和主要性味,最终形成清热解毒不伤阳气,息风开窍不耗阴津之品,既适用于肝火上炎及情志过激所致之“上火”,又可用于温、热病邪所变生之“上火”诸症。因此,片仔癀能够清泄有余,扶助不足,协调机体整体状态,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作用。
俗话说,“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看完国医大师充满干货的精彩科普,您是否也意识到保肝护肝的重要性了呢?“爱肝”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转化成“爱健康”的实际行动。在全国爱肝日之际,片仔癀诚邀您“参与爱肝行动,共创美好前程”!
国医大师王世民简介
王世民,男,1935年7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执业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是中国中医药大学的首届毕业生,同年被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1990年调入山西中医学院,是中医实验方剂学的首倡者和开拓者。1992年起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获太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名老中医专家”称号和证书,2016年获山西省首批名老中医称号,2017年获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
编著和参编的著作有《中医方药手册》《局方别裁》《中药新用手册》《中华本草》《微量元素与中医药》《生命元素与药物应用研究》《印会河抓主症方解读》《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方剂研究文献摘要》《侍师襄诊传心回忆录》《拙医寮散记》《局方选讲》等14部。科研方面先后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已发表医学论文、译述及实验研究报告、杂论2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