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公司中层最容易被取代

从过去 25 年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正飞速奔向未来。《连线》杂志创始主编、“硅谷精神之父”,《失控》《必然》作者凯文·凯利认为,构建一个关于未来的乐观愿景对于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至关重要。

基于此,凯文·凯利开始试图想象一个由技术与创造力驱动的高科技社会,它包含AI(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数据搜集……这也是一个他自己想要生活的世界。

他确信在不久的将来,AI及其相关技术会成为塑造全球社会的主要力量。凯文·凯利在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将所有关于未来的构想记录下来,透过他的作品,我们得以从世界顶级科技预言家的视角看待未来即将发生的一切,并做好充分准备。

这些工作会被AI取代

随着AI不断地发展,凯文·凯利认为,未来510年,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AI助理,而它会给组织和职场带来巨大的变革。

我们需要学会与智能数字同事一起工作,这些同事会协助我们完成不少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职场建立全新的“人 +机器”的行为规范。

无法掌握这种模式的人,会被职场淘汰。

未来发展趋势是让AI助理负责次要事务,人类专注重要复杂问题。AI 正在取代简单重复劳动,像呼叫中心工作、企业报销流程等日益智能化自动化,许多初级岗位也将被取代。

CEO、高管工作变化不大,基层员工工作速度和效率则会提升。组织变革主要在中层,中层管理者受影响最大。因中层管理者主要职能是管理,如上情下达、统计梳理基层工作,AI 可完美替代。

AI擅长的事与管理者擅长的重合,如管理、总结、计划、协调,能颠覆管理者角色。计划、预算、报告等管理举措及官僚化措施,AI 都能胜任,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上也胜过人类。

另外,AI的迭代会使产品需求、客户偏好等短期预测更加精准,但AI无法替代企业家直觉、经验和风险洞察。企业家需深度理解博弈、预判局势,AI成为辅助工具,助力短期预测及长期战略。

AI时代,我们可能也要重新定义何为公司。未来25年,更多“一人公司”将围绕项目灵活组织,临时性创业公司增多,大型、百年企业减少。

这些工作永远无法被AI淘汰

凯文·凯利认为:生产力是为机器人而设的,而不是为人类而设的。

任何有生产力指标的工作,都不应该由人类来完成,未来尤其如此。

人类可以从事那些不注重效率的职业,比如艺术家,因为艺术本质上是不以高效、高生产率为目标的,是不可量化的;科学也一样,你如果追求生产力,就不会去做实验,除非你知道它会成功。

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充满了死胡同,充满了失败,都是非常低效的。而这恰恰是未来人类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做的事情。

此外,未来25年,机器人后市场(零部件及售后维修)将因机器人损耗问题而增长,创造就业机会。

在欧美,蓝领和低技能工作可能成为高薪职业,如建筑、维护、修理等难自动化的工作。AIVR工具可辅助这些工作者提升效率。

凯文·凯利认为,未来25AI并不会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从历史上来讲,任何技术的变革虽然都会淘汰许多工作,但是同时也会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工作,这一次也会如此。

第二,我们可以从现在富人从事的工作中找到普通人未来工作的影子,越来越多的富人投身于志愿工作或非营利组织。此外,人类将趋向于从事需要创造力和人际互动的工作,这是AI无法轻易取代的领域。

第三,创办一家初创公司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未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自由职业、自主创业,而不是在大公司中稳定就业。

这些新机遇应该抓住

未来25年发展最快的领域一定是充分受益于 AI 技术的领域。AI研究和部署公司OpenAI的创始人奥尔特曼曾提出,未来最值得投身的赛道是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赛道。

这些行业能够借助技术飞跃实现自身发展,让参与者在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

凯文·凯利认为,在从工业时代向AI时代的大转型中,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人生三段论——受教育、工作、养老——将被彻底颠覆。

AI的普及将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常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按需安排课程内容和难度,AI助手提供实时辅导,帮助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支持学生在擅长领域深入拓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成长。

随着AI的进步,教育也需要转换重点,培养和强化人的独特之处,简言之就是好奇心、创造力、高效的学习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人“见树又见林”的全局观和“见终局”的前瞻思维。

AI推动持续变革的时代,人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要从事的职业在其高中时可能尚不存在,那么培养“软实力”变得更加重要。

(文章来源:摘自中信出版社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