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建海外培训基地 呈上升趋势

“将中国国内培训师送到国外项目进行培训、建立海外培训基地的中央企业均呈现上升趋势。”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2019)》显示,中央企业海外员工培训进一步属地化、长效化。
根据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9年84%的中央企业运用内部“帮传带”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65%的中央企业把培训作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助推剂,积极聘请当地专业培训机构或培训人员进行培训;60%的中央企业把当地员工送回中国国内培训。
83%的央企向海外经营相关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及人员交流,54%的央企向海外经营方进行技术援助,54%的央企通过合营公司进行合作生产,27%的央企在东道国设立研发中心。
82%的中央企业积极投身当地社区文化建设,比2018年上升8%。与2018年相比,除以文化交流形式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外,中央企业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教育与健康服务、开展当地居民职业培训、参加当地志愿活动等多个方面均有较大上升,表明中央企业在海外运营过程中对当地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形式越来越多样。
无疑,中央企业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张晓红指出,2019年,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持续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积极探索创新节能减排降碳的技术,把绿色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转化为企业海外发展的竞争力。蓝皮书显示,2019年,83%中央企业已要求海外业务开展环境评估,其中60%的央企已建立相应机制,23%的央企正在制定相应的机制,两项数据较2018年均呈现上升趋势;89%的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当地生态系统保护,48%的中央企业支持物种迁地保护,10%的中央企业推动构建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三者均比上年提升。
蓝皮书还显示,29%的中央企业九成以上的物资都是在当地进行采买;83%的中央企业明确要求海外业务要开展环评;82%的中央企业积极投身到与当地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去,积极参与慈善公益项目、灾害救助等;但38%的中央企业反映在海外分支机构没有建立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仅有22%的中央企业通过单独发布海外的社会责任报告、国别报告及披露海外的履责信息,16%的中央企业反映没有通过任何形式来披露在海外的社会责任信息,只做不说。
对此有建议认为,首先要完善海外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二是增强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提升透明度;三是把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品牌建设传播沟通结合起来,拓展它的价值性。
作为践行者,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主任聂向阳介绍,2019年,中国华电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服务、国际贸易四轮驱动,造福各国人民,目前中国华电在建在运海运装机403万千瓦,运行维护700万千瓦,累计为东道国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际事务部副部长强文郁则透露,兵器工业集团形成了以军贸为核心,石油、矿产、国际工程承包的国际化经营格局。在海外,兵器工业集团在151个国家实施了70多个项目,45个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国外的社会责任工作由国际事务部和社会责任部两部门总体协调配合。
在发言中,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公司董事长盛玉明称,中国电建秉承开发清洁能源,投创美好生活的战略使命,将责任认知、责任治理、责任实践和责任成效融入到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的各个阶段,业务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电量超过115亿度电,对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石化宣传工作部品牌处处长周泉生则表示,中国石化在70多个国家有业务,每个项目上都有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把全球的海外业务分成八个代表处,岗位上有专门的负责社会责任品牌和传播的职责,这样能把海外1000多个项目统筹起来。

(本报记者张郁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