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乐:坚定不移地 在融入全球经济中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编者按: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2023年必将开启国企改革新的篇章。2023年,国企改革将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结合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推动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企业观察报》从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党建赋能经营、打造技术策源地、调整产业结构、智能化改造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激励、合规管控、深化混改、资本市场助力国企发展10个方面采访了相关专家,展望2023年国企改革。现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供参与国企改革的相关人士参考。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批企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具备了较好条件和基础。但从整体看,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水平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盈利能力较弱、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陈旧等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观察报》专访了对此有着长期深入研究的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王志乐认为,现在中国企业在规模上是世界第一,但要构建世界一流企业,不能只是求大,还要从大变强,而且还必须融入全球竞争,在全球竞争中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企业盈利能力还不够强

《企业观察报》:你如何评价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王志乐:我们把中国企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2000年改革开放的前20年,这一阶段是中国企业从无到有的建立。第二阶段从2001年至2020年,这20年中国企业就规模而言实现了突破,其表现是从小到大。从2001年入世到2021年,正好20年。从《财富》500大排行榜能看得很清楚,中国的企业的数量从只有11家到现在变成136家(不包含港澳台企业),不但超过了欧洲各国,日本,还超过了美国。所以,在规模上中国企业现在是世界第一。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三阶段从大到强的发展。我们切不可以把做大等同于做强。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做强上来,更加关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伟大目标。

《企业观察报》:目前,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阶段面临哪些发展难题?

王志乐:就《财富》排行榜分析,国有企业的短板是大而不强。企业大不等于强也体现在全球500大企业排行榜的变化上。我们可以发现,每年发布新的全球500大企业排行榜时,由于有的企业竞争力不强,总有一些已经上榜的大企业跌出榜单。如前所述,2019年《财富》全球500大企业排行榜上的26家企业跌出了2020年新排行榜。前一年,2018年上榜企业中则有25家跌出了2019年新的排行榜。这些跌出榜单的企业就有不少中国企业。《财富》杂志发布的是全球500大排行榜,而不是全球500强排行榜。

 

《企业观察报》:目前中国企业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存在哪些差距?

王志乐: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上榜的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存在不小的差距。2022年财富全球500大排行榜上美国124家企业营业利润高达100.5亿美元。2021年上榜的122家美国企业平均利润51.2万美元。美国企业今年的利润额几乎是上年的2倍。今年上榜中国企业平均营业利润41.2亿美元,美国企业盈利数额达到中国上榜企业的2.5倍。

2020年,各国企业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经营状况恶化。中国采取了独特的抗疫方式,企业比较早走出了疫情,恢复了生产。这一年,上榜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当不错。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差距明显缩小。

现在看来,美国企业2021年在抗疫过程中走出困境迅速恢复了全球经营。他们2021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上榜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差距在上年缩小的基础上又拉开了。

三大指标衡量企业实力

《企业观察报》:造成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从大到强,中国企业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有哪些指标可以参考?

王志乐: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的研究认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并不仅仅是规模大,而且是全球竞争力强;不仅仅技术和产品等企业硬实力强,而且管理和文化等企业软实力也强。因此,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对标指标:财务指标,技术指标以及企业软实力。

首先是财务指标。上榜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的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实际上,在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136家上榜企业中,国有企业有70多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也有五六十家。

但由于不少国企是通过主管部门主导合并或重组,而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因而这些企业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是盈利能力以及与盈利水平密切相关的销售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指标并没有同步提升。这些企业经营业绩不及民企,更不及其他国际先进企业。

2022年上榜的86家国企平均营业收入923亿美元,营业利润39.5亿美元,总资产4153亿美元,净资产508亿美元。与此同时,上榜的50家民企这四个数字分别为614亿美元,44.2亿美元,2608亿美元和349亿美元。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上榜民企的销售收益率是7.2%,总资产收益率是1.7%,净资产收益率是12.7%。上榜国企的三个指标则分别为4.3%0.95%7.8%。显然,上榜民企的经营状况明显优于国企,盈利能力强于国企。

第二是技术指标。中国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可靠的全球供应链。

2022年上榜美国ICT企业仍然是19家,平均营业收入1262亿美元,平均利润达到237亿美元。

2022年上榜中国ICT企业12家,平均营业收入787亿美元,利润77亿美元。

美国19ICT企业是中国企业平均利润的3倍。考虑到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掌握着ICT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以及关键技术,并且对中国企业的监管持续加强,中国ICT 企业显然需要持续多年努力减小与美国西方国家企业的差距。

对于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我们可以发动举国之力做研究开发是有可能能搞出来的,但等你搞出来的时候人家又出现新的了。举国体制的弱点是什么呢?就是基本上是停留在一个赶超的目标上,而不是创新的目标。举国体制在实现非市场化产品,例如军工产品的赶超有效。但是市场化产品赶超往往需要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合作与竞争中实现赶超。

第三是企业软实力,我的落脚点是合规。一些企业在做大过程中由于违规扩张导致被处罚。例如2018年跌出全球500大企业排行榜的万达、海航、安邦、华信等4家企业。恒大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高达735亿美元,领先上榜8家中国房地产企业。由于财务违规导致多处楼盘烂尾,2022年该公司已经跌出全球500大排行榜。

在企业合规上碰到的问题,比前面的财务问题、技术问题还严重,因为它产生了决定性的危害。一旦违规被处罚,被制裁,企业原有的那点竞争力就不存在了。

所谓世界一流企业,我给它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大不等于强;第二,强不能光是硬实力,硬实力一般体现在他的财务指标、技术领先度、核心技术等;第三就是软实力要强。

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合规

《企业观察报》:中国企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如何从做大到做强?

王志乐: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仅需要增强企业包括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内的硬实力,还要增强企业包括合规竞争力在内的软实力。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与全球最强的美国企业对标,了解美国企业发展的新趋势,研究美国企业如何保持其强大的硬实力,以及探讨美国企业如何不断增强其软实力,从而进一步与美国等其他先进国家企业学习,加强合作,在竞争中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观察报》:在中国做大做强的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志乐:2021916日,中国正式提交了申请加入亚太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CPTPP)的书面信函。

而新的贸易合作组织相比WTO多了一些新的规则,比如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对政府不当补贴等,另外政府对待民企、国企、外企要秉承公平竞争原则等。以规则为基础的价值观导向正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挥作用。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中央要求我们主动对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而深化改革以适应全球竞争。

显然,现在的企业想要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合规。实际上,发达国家对企业的要求,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都在强调规则。

 

《企业观察报》:在合规方面,目前我国有哪些政策支持?

王志乐:2020613日,国务院国资委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个领域,作为对标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并提出用2-3年的时间,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总体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部分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通知》特别提到了提高合规管理能力,我认为国资委提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我们的企业要提高管理能力,这是一种软实力。而在管理能力中提到的新问题就是合规管理能力。

早在2018年,国资委就印发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下称《管理指引》),并陆续编发反垄断、出口管制、反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重点领域合规指南,为中央企业开展合规管理提供指引。

经过4年的实践,现在全部央企都已经建立了合规管理委员会。在这个基础上,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今年又以国资委令的形式出台了新的文件《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并于2022101日起施行。

这次新的《管理办法》,我理解是对前4年前的合规《管理指引》是一次提升。国务院国资委那么重视合规问题,我觉得恰恰是中国企业从弱从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候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努力方向。

要坚定不移地融入世界

《企业观察报》:在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过程中,中国企业该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王志乐:首先,中国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融入世界。

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在深刻地重构,中国企业不仅不应该与其脱钩,而且应该积极融入。我们应该像当年加入世贸组织那样,承认并尊重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持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继续“引进来”和积极“走出去”,通过参与或构建全球产业链,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竞争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过去中国企业从小到大的20年发展中,企业核心技术问题并不突出,因为融入世界,很多技术短板能从国际环节中获取。目前的国际形势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想构建世界一流企业,但关键技术上被人卡了脖子,后续就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财务问题等。

过去20年,中国企业能够成长这么快的关键是我们加入了WTO。从跨国公司变成了全球性的公司,其中一个主要的标志是一些企业在全球构建了一个产业链。企业与全球其他跨国公司共同打造了全球产业链,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在全球产业链里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企业的能力通过全球产业链一下子就被放大了。根据这样的历史经验,我们要认清世界一流企业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关起门来成为世界一流。

其次,从关注做大到关注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中国需要一大批领先世界的大企业集团,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型的中小企业。当中国企业巩固了全球500大企业排行榜领先地位之时,特别需要转换思路,更加关注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不是片面追求企业的规模。

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以及工业软件往往都是中小企业制造或开发出来,大型企业在构建全球产业链过程中对这些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及掌握这些技术和产品的中小企业加以并购整合,从而形成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再次,遏制“违规扩张”,坚持“合规发展”。

如果说,过去中国企业强化合规主要是应对国际合规监管。那么,现在中国企业强化合规管理不仅是为了遵循国际通行的合规监管要求,也是为了遵循中国政府的合规监管要求。在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该发展扩张,监管部门不要一般地反对“无序扩张”,我们应该遏制企业的“违规扩张”,推进企业“合规发展”。

我认为现在我们应该强调继续改革开放,和平发展,而且我们要按照现有的国际通行规则开展经贸活动,生产活动。如果我们的企业都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经营业务,外国企业为什么不能跟中国合作?当然应该合作了。

总之,中国企业需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尊重和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向世界一流的全球型公司学习,继续与它们合作,同它们竞争,在学习、合作、竞争中形成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强大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