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ESG实践面临多重挑战
由于中国ESG理念和实践仍处于新兴阶段,尤其对企业而言,将 ESG融入商业经营过程更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挑战。在ESG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前期成本较高、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和人才培 养体系、缺乏工具及成熟方法论指导等实际困难。
企业家思维突破和转型
传统商业对企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其经营的业务及盈利性,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参考指标。传统商业活动的方式以创造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偏重利润并以财务绩效为单一考核指标,逐渐形成了传统商业思维的惯性。企业家受传统商业思维桎梏,无法将社会、环境等非财务绩效融合到企业战略当中来。
ESG理念下,企业经营活动更加注重多重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创造和共享,除财务状况以外,涉及企业经营方方面面,环保、能源、会计、金融、公益慈善、公司法治等多领域的因素被纳入考量范畴。根据最新的IBM调查数据,全球CEO们将薪酬激励与ESG目标挂钩的比例从前年的15%,急剧增长至去年的50%。在激励机制变革驱动下,企业需要结合ESG视角重新审视公司业务战略,制定清晰的ESG战略,并对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做出必要调整,以求形成从股东至上到多方皆好的思维转变。
(1)关注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的存在矛盾
传统企业商业理念下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具备统一性,认为公司经营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公司经营管理应以股东为起点, 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且在股东与非股东利益冲突时,股东利益具有优先性。
ESG理论下,要求企业关注利益相关者,认为企业既具备盈利属性又具备社会服务功能,股东利益最大化并非公司最高的行为准则,为股东创造利润也并非公司运营的唯一目标,在ESG实践过程中可能会要求董事会牺牲部分的股东利益,或追求超越监管和商业合同要求的社会责任目标,同时需要扩大董事会的职责,鼓励董事会关注除股东利益外的目标。这一过程会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与社会责任绩效之间的矛盾。
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而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国家政策引导对市场起到重要引导作用等诸多制度特点及文化特点深入人心,让我国国家、政府、人民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增添福祉抱有较高期待。因此,ESG要求企业从因义而利的角度出发,关注利益相关者。
但如何从该角度去审视经营活动,将社会责任真正落实于实践,寻找企业发展与增长的平衡点,是企业无法避免的挑战。
(2)ESG建设对前期投入成本要求较高,企业投入动力及信心不足
就目前我国企业ESG实践发展阶段而言,诸多企业对于ESG的内涵及重要性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虽然公司员工至高管均在不同程度上听闻ESG相关概念,但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够深入了解ESG内涵并形成共识。尤其在ESG理念下,企业商业价值难以在短期凸显,前期主要以企业的成本投入及费用支出为主,缺乏相应的收益评估、回报度量等量化指标,从而导致企业对于建设ESG的动力及信心较为缺乏。
而ESG能够得到良好实践的前提是企业做大做强主业。因此,如若企业难以厘清ESG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不能将业务战略与ESG战略有效融合,甚至为商业经营带来损害,则ESG实践难如横跨天堑。
实践中面临人才方法 和协同的实际困难
部分企业已在ESG建设路途中或准备进行ESG建设,但无论是ESG建设颇有成效的头部领先者,还是尚在摸索的追随者,均在ESG实践中遭遇诸多困难,主要体现为认知不足、战略欠缺、执行困难等,究其根本,难觅人才、缺乏方法、协同不畅,是最直接的三大困难。
(1)缺乏组织保障、人才储备及培养机制,企业面临无人可用、知识储备不足、理念传播较慢等困难
缺乏组织保障和人才是很多企业进行ESG实践时遭遇的第一大困难。ESG并非成熟领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做好ESG更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而该领域人才缺乏,企业内部亦是难以找到知识储备足够、经验丰富的人选,使企业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
部分企业成立ESG部门,却难以招募人才,岗位空置,还有一些企业并不设置ESG部门,由企业文化或者具体业务的人员兼任职责, 负责人员负荷沉重,专业度不足且无法全身心投入。此外,组织和人才的缺乏还会导致企业内部很难对ESG理念形成深刻理解并进行传达与贯彻,使ESG实践流于表面,成为口号。
(2)缺乏工具及成熟方法论指导,ESG与主营业务融合难度较大,企业无从下手
企业能够进行良好ESG实践的前提是做好主业。在缺乏成熟、系统性理论指导的背景下,ESG评价体系零散杂乱,叠加具体行业标准的缺失,企业难以找到参考对象及实践标准,难以厘清ESG与主营业务间的关系,无法将ESG实践融入商业运营,进行ESG实践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将ESG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对企业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3)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形成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首先,理解和推行ESG理念需要多个层级、部门、相关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更多时候,直接采取ESG举措的部门并非业务部门,ESG的实施如何得到业务部门的支持成为巨大挑战。
其次,ESG要求企业沿供应链方向产生“外溢”效应,企业在内部建设ESG的同时,需要对上下游构建ESG方面的影响力或建立其他ESG方面的合作关系,如何建立沟通、执行机制,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此外,在建立ESG战略后,实践过程中可能面临成效不及预期等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及时追踪调整亦是一大挑战。
在ESG体系中,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治理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从公司内部来讲,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传递性,如若子公司不断出现严重问题,即如同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一般,母公司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波动。这要求母公司需要为子公司制定更严格的ESG要求并且进行风险管控,这无疑又增加了ESG的实践难度。
(本文摘编自卓韬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ESG发展报告(2023)》,标题和文字略有改动。)